马海
我们要去某个地方,总是不由地问上一句:“快到了吗?”越是离这个地方近了,问的次数越多。心里明明知道,嘴上却还要问。这也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就好像越是到了快要开饭的时候,越是有些等不住,有些着急。
走路,同样如此。自己知道要去的地方,清楚路线,还好;要是不知道地方,不清楚路线,那些没有手机或导航的年代,大多数还得依靠“嘴上功夫”,问的勤了,至少可以少走路或者少走弯路。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交通不怎么发达。在我生活的那个村庄,出行基本靠步行。从这个村到那个村,从那个村到这个村,父辈们一生都在行走。从我住的村子到另一个村子的中学还有四里多地。每天早早去,中午再回家,吃完饭就走,晚上下自习后再回家。这样算来,一天要走四个四里地。初中三年的路程,雖比不上“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豪壮,但在我的求学生涯中,也算是一个壮举了。要是遇上雨雪天气,过坡的时候,最让我们几个同伴头疼。一走一脚泥,一走一身雪,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记得那时我们村的几个同学常常互相鼓劲,常说这么一句话:“走吧!走着,走着,就到了。”很多时候,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那座再熟悉不过的有些土头土脸的教室就在眼前。进到教室,坐在长条凳上,有如回到家中一样,舒适而又惬意,从花书包中拿出课本,赶紧跟着老师温习功课。
知识,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在简陋又温暖的教室中,在我们的心田扎下了根,慢慢地生长着翠绿的希望。有如夏天田埂上、沟壑里到处盛开的花花草草一样,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走着,走着,就到了。人生就是在行走,越过一山又一山,走过一程又一程。或急或缓,或轻或重,我们一直在路上。不管目标看多远,路程有多长,咬牙走下去,不要“半途而废”,更不要“原路返回”,再远的目标,再长的路程,也会,走着,走着,就到了。
相信自己,就要走着;相信目标,就要走着。
走着,走着,前方的风景会更美;
走着,走着,心中的目的地会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