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旺,程慧斌,戚行江,郑锡良,钟伟荣,任海英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 310021)(2 文成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
杨梅是我国南方的特色水果,具有健脾、消食、止渴等功效[1],因其甜酸适口,风味独特,适应性强,效益显著,是当地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已成为浙江省文成县的第一大水果。截至2019 年底,全县栽培面积4 067 hm2,产量21 854 t,产值2.38 亿元。主栽品种为‘东魁’杨梅,以露地栽培为主,成熟期相对集中,主要在6 月上中旬至6 月底20 d 左右的时间内集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压力大,往往发生价贱伤农的情况,而7月以后上市的杨梅相对较少,产地批发价格往往是低海拔杨梅产区的1~2 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开展高山杨梅延后栽培技术研究,有效延长杨梅鲜果供应期,对文成县杨梅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杨梅设施栽培以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为主,而延后栽培的不多。邹秀琴等[2]研究表明,设施栽培杨梅可提早21~26 d成熟,并能显著改善果实品质,降低落果率,产量稳定,提高经济效益。柴春燕等[3]研究表明,避雨栽培可大大降低杨梅落果量,增加杨梅采收量,提高杨梅品质。有研究表明,‘东魁’杨梅挂防虫帐对防治果蝇效果显著,果实成熟期推迟3~4 d以上[4]。杨梅成熟期覆盖有色防雨布可显著降低落果率,提高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改善果实品质,可有效地推迟杨梅成熟期[5]。绿膜和黄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红膜处理的叶片中N、P、K 含量以及果实中多酚含量最高;蓝膜处理的果实单果重、纵径和横径最大,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黄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最高;绿膜处理的黄酮含量最高[6]。杨梅硬核期和转色期是决定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两大关键期,有研究表明,硬核期前后是杨梅生理落果[7]和杨梅肉葱病的高发期,转色期前后是杨梅果实中糖、花青苷等主要营养品质成分形成的关键时期[8]。因此在采用外源处理提高果实主要营养品质的含量时,选择在硬核期和转色期进行。
为研究防雨布避雨栽培对高山‘东魁’杨梅的品质影响,本试验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别在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白色防雨布,以期筛选出最佳覆盖时间,为高山杨梅延后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试验于2020年在文成县金土地杨梅专业合作社杨梅园进行,位于百丈漈镇西里村。试验品种为‘东魁’杨梅,树龄18年,2019年进行大枝矮化修剪,树高控制在3.0~3.5 m,冠幅5~6 m,行株距6 m×5 m。试验地为缓坡地,海拔686 m,黄泥沙土,土壤pH值5.2,有机质含量18.9 g/kg,土层深厚,肥力中等[9]。
单株搭建简易式避雨棚,棚高5.0~5.5 m,树冠顶部与棚顶保持1 m 以上。拱杆6 支,取用DN 25热镀锌钢管,长度6 m,拱杆底部入土30 cm 以上固定,顶部用螺栓固定。防雨布选用绍兴县承建布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牛津布,在离地1 m 处将防雨布用卡扣固定在拱杆上。
试验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设硬核期(5月22日)覆盖防雨布和转色期(6月3日)覆盖防雨布2 个处理,以单株为单位,3次重复。对照和处理的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
果实成熟前期、初期和末期时,进行果实品质测定和落果程度调查。果实成熟前(5月20日)在树冠上、中、下部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的果枝各选取10个枝条随机挂牌200个果实,在果实成熟期调查防雨布内外的杨梅落果数。
在树冠中部的东、南、西、北、中5点采集果实30 个,进行果实品质测定。单果重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用手持糖度计(Pocket refractometer PAL-1)测定,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10]测定。每处理取15个果实,用TA-XT plus质构仪(Brookfield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11,USA)测定果实硬度,探头选择TA-MTP,下压距离为4.0 mm,单位为N。
采摘期隔天采收统计商品果产量,并调查杨梅产地批发价格,估算设施折旧费及人工费等投入成本,计算667 m2增加效益(以每667 m222 株计)。
试验数据使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由表1可知,成熟前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杨梅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对照低,其中硬核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杨梅单果重最小,较对照低10.11%;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较对照低6.03%;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硬度均大于对照,其中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果实硬度最大,较对照高39.09%;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低,对照最高;硬核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对照最低;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落果率均低于对照,分别较对照低12.2、10.9 个百分点。这表明防雨布处理能有效延缓杨梅的生长和发育,推迟成熟,有效降低落果率。
表1 成熟前期覆盖防雨布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成熟初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杨梅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对照低,其中硬核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单果重最小,较对照低11.49%;硬核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较对照低3.14%;硬核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硬度最大,较对照高15.80%,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最低,较对照低4.31%;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较对照低4.79%,对照最高;硬核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低,较对照低7.92%,对照最高;落果率方面,覆盖防雨布处理均能明显降低落果率,其中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落果率最低,较对照低16.4个百分点,硬核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效果次之,较对照低16.0 个百分点。在成熟初期,对照的杨梅综合品质优于覆盖防雨布处理,但落果率较高(表2)。
表2 成熟初期覆盖防雨布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进入成熟中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杨梅果实膨大和营养积累速率明显快于对照。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杨梅单果重均较对照高,其中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单果重最大,达21.85 g,较对照高35.80%;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0.71%,较对照高3.98%;硬核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 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最低,分别较对照低9.85%、20.16%;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硬度均较对照小,其中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硬度最小,较对照低25.53%;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落果率分别较对照低19.2、18.4 个百分点。表明覆盖防雨布有利于杨梅果实的快速膨大和营养积累,高湿、低日照的生产条件影响果实硬度,但果实更大、肉柱饱满、色泽艳丽,综合品质更佳。
表3 成熟中期覆盖防雨布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成熟末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而果实硬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成熟末期杨梅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大于6月22—30日的果实,而硬度却逐渐变小,到7 月7日时硬度最小。落果率方面,对照的落果率达100%,而覆盖防雨布处理的落果率均为87%,表明防雨布处理能有效延长杨梅鲜果采摘期,推迟成熟。
表4 成熟末期覆盖防雨布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杨梅鲜果采摘期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均为14~15 d,但终果期分别延后3~4 d。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商品果产量分别为27.21、27.35 kg/株,分别较对照高24.53%、25.17%。由于上市晚,品质优,产品稀缺,覆盖栽培鲜果售价比露地栽培提高8元/kg,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产值分别达870.72、875.20元/株,分别较露地栽培增加346.32、350.8元/株,扣除成本费用,分别增加效益141.32、145.80元/株,667 m2增加效益3 109、3 208元,经济效益显著(表5)。
表5 覆盖防雨布对杨梅成熟期及效益的影响
覆盖防雨布处理有效延长杨梅采摘期3~4 d,明显降低落果率,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5],值得在杨梅产业上适度推广。
本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杨梅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成熟初期均较对照低,而在成熟中期单果重均较对照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滴定酸含量在前期较对照高,后期较对照低。表明覆盖防雨布处理能有效延缓杨梅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杨梅内在品质,试验结果与已有的报道相似[5,11]。
果实硬度与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多酚含量等多项营养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12],也是研究杨梅贮藏性、判断杨梅品质和成熟度的重要指标[13]。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成熟前期、初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硬度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覆盖防雨布延缓了果实发育和成熟;在成熟中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硬度均较对照小,可能是覆盖防雨布条件下光照强度降低引起果实硬度下降,结果与柴春燕等[3]研究的结果不相符,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生产上可通过地面铺设银色反光膜补光来改善。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杨梅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均能有效延长‘东魁’杨梅的采摘期,提高杨梅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内在品质,杨梅果实肉柱饱满,风味浓郁,落果率低,产量稳定,鲜果售价高,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在高山杨梅产区适度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