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驹 张金燕
(1.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2.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全面启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推动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人才支撑,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无论是企业、社会还是国家,要想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工匠精神”。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的“工匠精神”这个词已被社会各界所推崇,其本质就是求精、求新、求实、求变、求专、求强,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态度和传承,更是深植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道路上的各个环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工匠精神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本质内涵、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逻辑上的耦合性,可以说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注重实践教学,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匠精神”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金课”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何谓“金课”,即含金量较高的课,有趣味、有内容、有获得感的课。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将金课总结为具有三个特性的课:具有高阶性、具有创新性、具有挑战度。[2]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无论是线上“金课”、线下“金课”,还是混合式“金课”等,均有了长足进步。以线上“金课”为例,随着5G通讯技术应用的加速发展,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得到了技术上的保障和全面推广的可能。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我国共有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上线学习,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可以说将成为视频课程优化教育资源的拐点。
课程质量的高与低是高等教育中最微观的问题,但同时也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课程是体现“以学士为本”理念的关键之所在,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有效手段。在教育部刚刚印发的《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加强教研室、课程模块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可以看出,课程质量问题是我国高校最普遍、最关键的问题。
与金课相对应的“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所谓低阶,就是学生不用抬腿、不用努力就可以通过的课;所谓陈旧,就是授课内容过时、讲课形式陈旧的课;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但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通常将创新创业教育归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教育中。即使有部分院校成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对口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但课程开设不合理,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其根本还是定位不清所致。许多高校仅仅把创新创业教育曲解为让学生创业或者参加创业大赛,获得较好收益或者是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就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果。诚然,大赛成绩或是学生创业成功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有力佐证,但这只是一部分,不可以以偏概全。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还停留在惟“创新”谈创新,谈创业仅谈创业方法、营业执照的办理流程等,总认为专业教育是专业教师的事,而专业教师却又反过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老师或辅导员的事情,彼此之间互相割裂。学生很茫然,老师也无抓手,教学内容与专业脱离,与实际割裂,就根本谈不上将专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如图1所示,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委托江苏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针对2020届1932名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与专业进一步融合”、“课堂与专题论坛、讲座相结合”、“课程要契合创新创业的实际需要”等成为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共同的呼声。
图1 2020届毕业生认为母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多选)
目前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大多是针对某些院校、某些专项的个案,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
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意识的培养上,缺乏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知识的指导,学校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除少数学生实际创业或参与创业实践大赛可以真正实践,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理论学习上,缺少实践环节。如图2所示,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2020届学生中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在求职及创业过程中最缺乏的是实践经验。
图2 2020届毕业生求职及创业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多选)
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总体来说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意挖掘到创新方法的培养,再到创业意识的启蒙,最终是少部分学生的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去创业,更多的是挖掘青年学生的创意,开拓其思维,像“匠人”一样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与创新,学会创新,懂得创新,持之以恒地创新,并应用于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各高校无论是校领导、管理部门还是一线的授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等,都要统一认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可带有功利色彩,不能急功近利,将创意教育、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实践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大学一年级开设《创新思维与行动训练》,二年级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三年级选拔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参加SYB训练营,形成了“136宝塔式”创业教育模式,即创意挖掘与创新思维训练100%全覆盖,30%的学生经过创业项目实践或提升培养,6%的学生正真正参与了创业实践,项目落地。
要想打造创新创业教育“金课”,就离不开专业,离不开“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学生,必须通过学科专业的学习和本专业的实践,在专业的沃土上,创意才可能被挖掘,创新思维才可能生根发芽,创新创业教育才可能真正做到“去水淘金”。
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植物保护与检验检疫专业为例,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二年级整班成建制地入驻如皋“创e园”星创天地,结合专业开展创业项目实训,三年级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留下进一步孵化创业项目,该专业的学生经过三个层级的专业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用人单位反馈还是创业成功率以及从专业学习扎实程度还是创新思维培养效果来看,在全校各专业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创新创业“金课”的打造离不开良好的管理机制。目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学院”作为独立的管理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专人负责课程的建设、项目的安排、实训基地的管理。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协调教务、学工、团委及各二级学院共同开展以专业为背景、“工匠精神”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没有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纸上谈兵。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成效是打造“金课”的必由之路。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要求做到3个50%,即,一年级《创新思维与行动训练》及二年级《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要求实践环节不低于5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率不低于50%,创业实践项目参与率不低于50%。在大幅提高实践环节,狠抓实践效果的基础上,应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当前大学生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色,他们敢于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有强大的自我意识,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深入探讨创新创业和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其开创性的个性特征,让务实的文化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