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敲拓染的研究与实践

2021-09-11 06:23:16迟先至赵世旭张鑫鑫靳方圆李诗雯
辽宁丝绸 2021年3期
关键词:固色叶脉单宁

迟先至 赵世旭 张鑫鑫 靳方圆 李诗雯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植物染色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继承、保护、研究和推广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加入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设计的行列。植物拓染延续了传统植物染色取材天然的特点,同时将生活中的废弃物充分利用,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然、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通过面料选择、印染方式、图案创新等方式,可以创作出丰富且生动的面料染色效果。

1 植物敲拓染的研究

1.1 植物染的发展史

我国是最早开始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矿石磨成的粉末给麻布染色。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探索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染色。而后发现很多植物的根、茎、叶、皮等可以提取出色素,且染色后的色彩和色牢度比矿石效果更好,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植物染料染色的技术,于是植物染色代替矿石染色逐渐成为了主流。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期,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清代的《雪宦绣谱》中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1]。传统的植物染色造就了中国纺织行业的辉煌历史,“四大名锦”、香云纱、蓝染、蜡染、扎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借助天然植物染色完成的。20世纪初合成染料传入我国,植物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如今全球提倡绿色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植物染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

1.2 植物染的原料

天然植物染色的染料是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中提取出来的。我国地大物博,可供染色的植物染料资源丰富。红色可从茜草、红花、苏木等中提取;黄色可从姜黄、黄柏、槐花、栀子等中提取;紫色可从紫苏、紫檀等中获取,黑色主要来源于五倍子和苏木等,需要借助单宁或铁的媒染。

天然植物染色的染料来源于自然界,染色产生的残渣经过处理后还可以用作肥料,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此外很多用来提取染料的植物本身就是中草药,中草药独特的药效、香气在染色过程中与色素一起被染物所吸收,人们穿着使用后可感受到特殊的医疗保健功能。如:姜黄、黄柏都具有抑菌防虫的功能,大黄染色的织物可以防紫外线;艾蒿有消炎、解热功能,红花和茜草染色织物具有抑菌防虫、预防皮肤过敏等功效;蓝草染色后的织物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因此,天然植物染色以其色泽天然、自然芳香和生态保健的功能具有合成染料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2]。

1.3 植物拓染的特点

植物拓染是通过敲拓的工艺手法将植物叶片、花瓣中的颜色、叶片轮廓及脉络纹理拓印下来,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概括起来植物拓染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印染的生态性。植物敲染是利用自然中的花、草、茎叶等植物进行的拓染,是最自然、最生态的一种染布方式,有别于其他化学染色。二是图案的独特性。不同的织物、不同的拓染手法及染色时间的长短等均可对图案效果产生影响,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无法复制。三是过程的体验性。植物拓染取材于大自然中触手可得的花草,体验者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将自然界所赠予之美通过自身创作而保留下来,在此过程中可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2 植物敲拓染的实验

2.1 植物敲拓染的工具准备

用来拓染的植物原料,用来浸泡及盛装植物的盆,一块合适的载体,一张塑料垫板,石头或木锤等敲击工具,适量的纸巾、媒染剂及固色剂。

2.2 植物敲拓染的拓染过程

将用来拓染的植物原料放入加入媒染剂的水中浸泡四十分钟后捞出备用。将载体平铺在最底层,再将植物原料擦干残留水珠后置于载体上层,最后将塑料垫板置于最上层固定压紧。拿出敲击工具敲击植物原料,使其均匀受力并留色。取下垫板与植物原料,将成品放入加入固色剂的水中浸泡固色四十分钟,取出成品晾干。在植物敲拓染的拓染过程中要注意四点:一是用新鲜的即刚摘下的植物原料效果最佳;二是适量摘取避免破坏和浪费;三是敲击工具的敲击面尽量平整,避免受力不均;四是拓染时依照先敲粗茎再敲细茎、先敲叶脉再敲叶肉的原则效果最佳。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不同植物敲拓染效果分析

敲拓染主要是通过敲击将植物内叶绿素及色素留在载体上,而非直接提取植物色素染色。因此有些植物会出现扎染效果好而敲拓染敲不上色的情况,以致植物敲拓染可用的植物原料比经典草木染可用原料少了许多。在已知草木染可用植物的基础上,对常见园林植物和花卉进行实验探究,使其在不同材质的面料上进行拓染,以初步寻找更适合敲拓染的植物原料,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植物敲拓染实验结果

从综合结果中可以看出固色效果较好,且效果相仿的植物有丁香叶、紫苏、杜仲、黑心金光菊、青蒿、阳芋、黄杨和矮紫杉等。初步推断具有差别的原因为植物体内既有色素成分又有其他物质成分,而不同植物的构成成分和比例均不相同,因此出现了效果上的差异。

2.3.2 固色剂敲拓实验结果分析

在涉足敲拓染的世界,最为广泛应用的固色剂便是盐,但盐水固色的效果并不长久且无固色前效果鲜亮,于是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更多绿色无污染的固色剂成为了敲拓染更好的选择,例如单宁与明矾。

实验中采用对比法比较单宁和明矾的固色效果,分别在棉、麻、雪纺三种面料上进行实验,观察其固色效果(实验定量见表2)。

表2 实验定量

从实验结果看,单宁和明矾的固色效果区别不大,单宁的固色效果要比明矾固色的效果稍好一些,但单宁容易将布料染色。可以将单宁用作最初浸泡植物原料的媒染剂。若用单宁做最后固色,可以用毛笔蘸取单宁固色水涂抹在拓染图案上,以达到不晕色的固色效果。

2.3.3 植物原料的正反面拓染效果结果分析

在区别固色剂所产生差异的同时,也考虑到植物原料的因素,实验研究目的是树叶的正反面在同一种载体上用同一种固色剂固色后,敲拓染出的效果是否会有差异(实验定量见表3)。

表3 实验定量

实验结果对比鲜明,可以明显看出正面的敲拓能够清晰地拓印出叶脉纹路,而反面敲拓则是突出叶子边缘轮廓,较为死板。敲拓时可根据不同的效果需求进行植物原料正反面的敲拓选择。

2.3.4 优化敲拓方式实验结果分析

在进行敲拓染的过程中,成品的成色效果经常比预想效果更深,晕染或有误差。例如计划印清晰叶脉,结果成品中叶子的颜色将叶脉晕染后,产生叶脉纹路不清晰等问题。为了优化敲拓染的成色效果,实验中通过“隔一层”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在雪纺、棉、麻三种面料上运用相同的植物原料、相同的固色剂的前提下,采用“隔一层”的方式敲拓染,拓染叶脉纹路更清晰,有效避免了叶脉晕染的弊端,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成色效果。

猜你喜欢
固色叶脉单宁
微波处理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最美叶脉
自制固色剂ZS-2018在锦/棉织物上的应用
染整技术(2021年3期)2021-03-30 01:02:40
葡萄酒的灵魂
——“单宁”
山东国资(2020年6期)2020-07-09 09:28:34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叶脉书签
植物色素染料提取和染色固色技术研究
纸浆色浆固色初步研究
造纸化学品(2018年1期)2018-08-25 02:00:52
我是一片叶子
香蕉皮单宁的提取工艺研究
应用化工(2014年11期)2014-08-16 15: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