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性探究

2021-09-10 07:22顾霖南
客联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

顾霖南

【摘 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改革中取得极大成就,尤其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而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进展相对缓慢。现在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三农”问题又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在。所以行政管理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或弊端展开浅显的讨论,并给出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弊端

行政体制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迁,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存在于农村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说到底是要调整束缚农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问题,应努力建立起适合当下三农经济的管理体制。把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管理调整的更加合理。在当前情况下,对农村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寻找适合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方法,已成为首要任务。

一、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目前情况看,在我国多地的农村中,行政管理体制中仍旧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并继续影响着当下的农村行政管理工作。乡镇的行政管理机构一般包括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等,为了加快建设新农村,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掌握农村行政管理的权利。把农村中的各项改革尽快落到实属。

二、在农村就行政制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做出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成绩主要表现在管理過程中管理理念发生了变化,具体讲是趋于合理的政府职能,更为合理的行政方式,日趋完善的管理手段,越来越规范的政府行为,干部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等等逐渐提高,所有这一切促进行政能力的有效提高。而这些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继续深化行政制度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仍然存在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

1、处于基层的行政管理机构过于臃肿。当前三级政府行政体制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而在这些机构中大部分存在机构臃肿、人员过多、职责不够清晰等问题。而过多的工作人员造成财政赤字的情况普遍存在。处于农村的行政管理层次太多,管理人员人数多权利大,造成:“几个干部管一个农民”的情况,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那县乡行政管理机构存在的财政赤字,可能让政府投入新农村中用于建设的拨款存在被挪用的风险,公共利益的执行者变做夺取者的情况必然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农民少有机会参与政治,在农村中建设民主政治仍然是当前要重视的问题。在当前,农民还是在被动的接受中,少有专门组织站在农民立场为农民打算,而在受到一些不公平对待时,农民不但缺乏应有的权利保护,农民也少有积极争取的意识。在农村一切活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在农村执行的一切决策与活动应该有农民的参与,当决策脱离农民,不符合实际承受能力时,这些决策往往也不能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所以作为农村主人翁的农民在建设新农村方面的巨大潜能得不到有效挖掘,建设热情也会被遏制,农民不能有效落实对村干部的监督,关于村务、财务公开政策也难以实现,直接造成公共资源的使用率过低,不能让有限的资源全部应用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

3、处于基层的工作人员在经济管理方面过多使用行政管理手段。在农村干部的任用方面,主要是组织点名考察的方式,这就造成农村干部更乐于按照上级的指示开展工作。并没有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规划农村的政治管理与经济规划,脱离实际操作造成不能从农村、农民切实情况出发,导致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威胁,情况严重时直接危害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极大的打击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4、农村的财政制度存在一定问题,中国的财政运行模式是投资和财政命脉掌握在上一级政府手中,所以越是到基层,财政越困难。在农村中,向上级申请资金与项目,已经成为许多农村行政管理人员最看重的事儿,容易产生行贿或者投资时的回扣等不良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人为浪费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使得本不宽松的基层财政更为紧张。长久以往非常不利于农村行政制度的管理与发展。

三、关于农村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新探索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党对农村的政策也做出一定的调整,造成农村中现在实行的行政体制需要做出一些改革,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扎实稳妥推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下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解决农村行政管理人员过多情况,科学设置政府行政机构。主要从减少层级的地方行政体制框架开始改变,消减“市”这一级,增强“县”级管理,还要精简“乡”这一级层,充实到“村”级,从原来的“城乡合并治理”变为“城乡分开治理”,加大农村行政权力改革的力度,实现让功能相似机构合并,多余人员进行精简等行政减员方案。按照当地人口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县政府以及乡政府财政应供养的人数,做到严要求严把控,控制成本不超标。因地制宜的管理手段建立行为规范、让运转协调起来,工作公开、透明避免行贿受贿,促进基层行政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健康发展。

2.实现农民自制,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制度的建设,在农村要想实现农民自制,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方法。要贯彻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村民直接选举的制度得到普及与推广,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关于农民自制结构和民主议事的机制,保证村民对村中的大事有足够的了解、参与,拥有决策权,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使用监督权。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的力量做好新农村建设。

两个环节做好,可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一方面在乡镇阶层,要坚持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直接选举制度,让乡镇代表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选出被群众信服,可以从农民利益出发,为农民着想的管理者。第二方面在村子里,在农村可以大力推广村民自治,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项活动中来。

3.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起权利与责任一致的有责任的政府。并且要把问责、监察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另外要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建立起执政为民的政府机构。在推进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发展农村为己任,从大局出发合理分配城乡公共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求真务实的精神,多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力求解决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与热点问题,多办一些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情。

4.让农村财政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针对农村的财政制度做出改革,对于税收项目,下级政府可以减少向上级组织的缴纳数目,将税收资金大部分留在基层,用于基层建设。在建设一些大型项目时,可以由相关部门实施监督。在建设本地项目时,完全可以由本地行政机构自主立项、自行投资、自控实施,这种方法可有效节约行政成本,杜绝管理黑洞。

四、因地制宜以土地为根本,以农民为主体

在鄉村发展与振兴策略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乡镇以及村务管理者作为乡村行政管理的提供与执行者,需要通过产业政策、区域规划和准确的市场信息进行有效引导,为乡村经济的有效发展提供积极方法与帮助。乡政府以及村管理人员在实施这些策略时,需要注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加快生产的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文明管理,对乡村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付出努力,并针对社会保障与农民就业做出应有的支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农村以土地为根本,不论是粮食,还是蔬菜、水果种植,或家畜饲养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所以农村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以完成农村建设的理论为指导,让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一个极大的提高。

土地是一切的基础,所以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离不开土地因素。如果不重视土地因素,不把土地当做改革的前提,那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就像镜中花、水中月,改革根本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不同地区,行政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此区域中土地的特点,合理安排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

比如在东北地区主产的是粮食,如果硬是要大面积的种植果树,不但增加种植的难度,也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在山区的很多地方种果树反而更便利,农民管理更方便、水果的品质往往更高。适合当地情况的农业种植更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实事求是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地理蓝图,进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的长足发展,现在已经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发展阶段,根据这一情况,制定出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乡村的重大决策,为全面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过,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十分成熟,许多农村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因此,要因势利导,调整并深化经济与体制改革,改变城乡结构,让农民拥有更多民主权利,加强制度方面的创新,并能随着发展不断深化。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拥有保持持久、健康发展的动力,农业、农村、农民才能逐渐走出困境,使新农村建设权取得更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于衡.我国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探索[J].农业经济,2018(05):47-48.

[2]李思林.农村乡镇行政管理问题研究(一)[J].中国市场,2014(51):212-214.

[3]包颖.地方党政领导的社会组织发展大局观[J].中国社会组织,2013(01):18-21.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
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及改革方式探索
对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思考
浅析山东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