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超势,我校积极引入了“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模式探索,探讨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智慧教学;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以及为了顺应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实现让学生更加自主、灵活地投入学习,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实现教育机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有效融合,我校引入了“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能跟随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同时能更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互联网+教育”构建新型学习方式
(一)重组课时,突破时限
1.学生可以在课前预先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课程材料(包括视频等),在这节课的课堂上学生再对内容进行练习,学生不清楚时教师给予指导或讲解。
2.学生按照定制的时间表,交替与教师进行在线和面对面的互动,同时把课内、课外的学习时间结合起来。
3.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应用互联网云课堂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实现了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的转变;教师通过平台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重构学习物理空间
构建物理空间是基于学习环境的改造去认识,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以重构学习方式的主要有创客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
创客学习是一种基于创造的学习,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自身的积极主动行为来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把未来社会人才所必须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实现自我内化。
(三)充分利用虚拟空间学习
虚拟空间从基于网络资源的科学运用去认识,是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进行信息存储、处理与分享的空间。
目前以利用虚拟空间为特征代表之一是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在互联网支持下,借助移动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身体不在场的空间里听取教师的授课,还可以借助网络视频技术实现与教师在空间的“面对面”交流,获得学习资源,创建学习内容。基于VR的学习也是目前以利用虚拟空间为特征的典型代表。
二、“互联网+教育”构建新型课堂
(一)突破时空限制,学习无处不在
1.网云课堂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进行。互联网云课堂既可以包括传统的教室内部学习空间,也包括面向未来的“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学习空间,教室内外的联合空间,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活动,实现教室内外、校内校外一切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联合。
2.智慧学习基本实现学习无处不在。学习资源可以随时存取,学习主题可以的随时沟通,学习材料可以的随时制作,学习数据可以的随时量化,学习活动可以的随时参与,学习服务可以的随时定制,学习过程可以的随时管理。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高质融合
互联网云课堂的品质和效率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组织模式的重构、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可以开展更为开放的情境式、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移动终端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流与课堂反馈,以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一体化融合,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信息技术把知识情景化,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信息技术打破学习资源供给单一的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三)课堂成为师生高度互动的活动社区
1.课堂成为学生交往和社会化的重要空间
学生在立体多元的云课堂中获取信息资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者,而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講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
2.学习场中所有要素实现自由流转与良性互动
在立体多元的学习场中,学生、教师等主体,网络、终端设备等工具,课程教材、音频、视频等教与学的资源,线上线下的实体空间、虚拟空间等,都是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在这样一个立体多元的学习场中所发生的所有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学生和教师的人际互动,人与技术工具的互动、技术工具与资源的互动、技术工具与空间的互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互动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和作用,共同决定着学习场中学习活动发生的效率效果。
三、“互联网+教育”重构学习路径
(一)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选择学习资源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来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利用大数据对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
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学习的相关数据资料,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及时修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和需求。
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是隐身于云端的“助学”,能根据学习数据分析,做有根据的“诊学”。教师更多的工作是资源的链接、兴趣的激发、思维的点拨、价值观的引领。
(三)通过多元的课程资源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大力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采取删减、融合、增补、重组等方式,建成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等方面的实践探索,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精准化、人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1.一是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和转化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中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2.转变过分注重老师讲解知识学习,轻视实践体验的状况,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感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独立思考能力。
3.注重教学结构的转型,根据不同课程主题的特点,打破45分钟的固定课时安排,灵活设置长短课、大小课和阶段性课程,鼓励学生做中学,形成以主动、探索、体验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
“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公平性以及普及性,教师用更多的精力去做教学教研,深耕教育,最大限度保证了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更加优质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学习更加个性化。
参考文献
[1]黄怀,刘德建,刘晓琳,等.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中国电化教育,2017(1):7-12
[2]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0-12
[3] 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8-232.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