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红
摘要:伴随着世界创意艺术的兴起和教育的不断改革,美术教学的课堂不单单是知识传输的场所,也不在是只有老师独自表演,学生只是看客的场地,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这也对现阶段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挑战。美术教育其实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产生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成熟,因此有效的艺术教学是设计课堂教育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灵活地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创造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艺术设计;改革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的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现状
艺术设计是大学教育里专门设定的学科,主要是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它与美术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和提高审美素养。而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中利用这一教学的方法少而又少,主要原因1、小学美术课不被家校重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家长和学校更希望学生能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上这三门主科有所发展,其他学科均是为了主科进行服务,可有可无,比如在《拼泥板》、《快乐陶吧》中,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将来又不会往雕塑或雕刻方向发展,了解的知识点对考试或者将来的职业发展毫无用处,对待美术课的态度就有些微妙,导致教育资源的倾斜严重,无法吸引优秀的艺术设计的美术老师。2、课堂上无法充分运用艺术设计的教学。一节课40到45分钟,理论知识的讲解即使用上艺术设计的教学方式,若是需要花费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往往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遥远的地平线》《俯仰之间》中,经常看到老师用枯燥的、抽象的理论去讲远近的透视成形,花费很多时间不说,也让学生很难接受,因此如何让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在美术课上充分发挥,是每个美术教育者需要考虑的重要任务
二、小学美术课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的探讨
(一)强调化繁为简的艺术加工,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的本质是创新力,而美术的基础是想象力,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在美术课上,最担心的是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无法将复杂的艺术设计成适合自己的工艺。比如在《猜猜我是谁》一堂课中,不可避免的会制作到面具,然而说起面具首先想到我们的传统面具,那夸张的油彩描绘和复杂繁琐的雕工技艺让很多学生犯难,这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艺术加工需要繁多的材料、高超的技术才能完成,其实只需要彩纸和彩笔就可以。在课堂,老师可以通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展开面具制作,然后通过撕纸条、纸片、纸块,对折,粘贴的方式让纸在手中形成面具上的五官,在通过不同的方法粘贴出不同风格类型的面具,最后让学生带上自己亲手做的面具展示在老师同学面前,增强趣味性,在玩和做的相互转变中,提高学生艺术加工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为艺术创造多种可能
艺术不是某些特定人群的专利,生活无处不彰显艺术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和权利带来或享受各种类型的艺术,因为每个学生是独立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和不同,所以在美术教学上的艺术设计也需要偏向灵活多变的形式。比如在《春天来了》这堂课中,对于更比较安静内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对于喜欢唱歌的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春天的秘密》等关于春天的儿歌,对于好动的学生,我们可以领着学生在校园看花草树木,蝴蝶、燕子等,感受春天的到来,这些形式并不是在课堂上只能选一种,而是多种方法交织运用,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只有将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因材施教,对有健康的个性进行鼓励发展,对不健康的个性加以抑制,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美术素养的提高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艺术设计的教学提供资源支持
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一个教学方式的运用离不开家长学校的支持,有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一致性,如果没有这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坍塌下来”学校和家长需要统一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艺术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彩墨游戏》一课中学校可以举办小组式的水墨画比赛,同学们可以在白纸上尽情挥墨,抒发心中所想所感,还可以利用比赛增强趣味性,而在家中,家长可以在一些传统的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鼓勵孩子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对节日的祝福,对美好的期盼,给孩子更多表现自我,勇于创新,创造艺术的机会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是体现美术教学目的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它可以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期待,一种不落窠臼的新奇,一种无法抵抗的吸引力。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才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教学赋予美育生机。
参考文献
1、赵春晖. 小学美术课的艺术设计教学探讨[J]. 赤子, 2019, 000(007):198.
2、廖丽娜.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探讨[J]. 南北桥, 2020(1):106-106.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