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英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目前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加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目前我们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求,希望能够通过让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能够获得一些阅读的方法,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获得提升。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破,这种阅读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给了学生更多阅读的机会,能够有效地积累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虽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还需要我们制定出一些完整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真正的贯彻落实,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1.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化
整本书阅读应该作为语文学科中的必修内容,真正地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整个学段、每个学期具体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内容还有课时都需要做出明确的安排和规定。另外要能够形成整本书阅读一个有效的课程体系。因为整本书阅读的内容篇幅较长,需要对时间长,所以以往教学的计划难以得到落实,为此我们需要按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课程习题。比如七年级上册要按照教材中设计的一些篇目进行整本书阅读内容的选择,比如在七年级上册课内教师可以安排完成《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讲解,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完成《安徒生童话》自主阅读。针对于课内进行讲读的篇目需要教师精确地分为课前、课中还有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要让学生认识阅读的任务,完成独立的阅读,了解内容。课中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讨论和交流,分享阅读的感受,通过引导学生对于重点的片段可以进行重点的重读,并且制定一些检测盒反馈机制。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环节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真正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中落实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学生阅读的情况教师要制定出具体的评价的标准和考核的题目,这些对于学生今后阅读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尽可能系统化
整本书阅读和单篇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整本书阅读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多,花费的时间长,所以需要让教学更加的系统化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整本书阅读必须要能够从三方面展开教学,即课内外的结合,精读和泛读的结合,还有整体和专题的结合。首先整本书的阅读要能够体现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安排一定的课堂教学的课时,但是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课下能够进行适当的补充学习,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也推动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针对于《朝花夕拾》的教学,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两周的文本的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然后利用四个课时的时间在课堂中针对每篇内容进行了分析,让学生交流感受体验,同时设置了一些专题进行教学,比如鲁迅的爱与憎还有鲁迅笔下人物的幸与不幸。接着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进行了二次阅读,最后利用一课时进行了相关的检测反馈,通过这样一个比较系统的安排,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这本书。同时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一定要注重精读和泛读的结合。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如何进行泛读,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细读的部分让能够让学生明白,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而对于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会细读,同时做好一些批注。
3.整本书阅读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中要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展开教学,一方面要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针对于一些作品可能学生不太感兴趣,这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有趣的导入去吸引学生。像是在开展《边城》阅读教学时,有的学生不太喜欢这本书,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读:叶圣陶说过在九如巷中张家有四个女儿如果谁能够娶了她们便会幸福一辈子。而作为只有小学文化的教师沈从文只爱一个女人,她便是这四个女儿中的一个:张兆和。这时候学生会不自觉地对沈从文产生兴趣,也会想了解他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于是便具备了阅读整本书的动力。另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要能够给到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进行思考,要能够尊重学生的阅读想法和感受,让学生敢于想象和表达,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整本书阅读要使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求是“要综合考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种评价要求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关注了阅读主体在阅读活动中得到的发展。但语文教学传统的评价方式是近单一化的,最常采用的形式是结果性的书面化评价,只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发展。如果整本书阅读也是用这种结果性的定量性的评价,不仅会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负担,而且也直接伤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和整本书阅读的目标背道而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智能發展,动态性的学习表现。所有的教学评价都需要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北京教育学院的吴欣歆教授认为“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目的为判断、推进和内化,即判断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借助明确清晰的评价标准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实现评价标准的内化,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标准开启未来的阅读”。整本书阅读注重过程性的评价,需要采用多种视角来观察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的多方面表现,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常规性活动。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是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目标引领下,通过大量有序有效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自主性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获得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提高。我们提倡整本书阅读,肯定其重要性,并不是要用整本书阅读取代现有的语文教材和课堂阅读教学,而是将整本书阅读作为现有语文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让整本书阅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赵亚平.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改进策略[J].贵州教育,2019.08
苍南县钱库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