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安全稳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处理突发安全事件是辅导员工作职责之一,高校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单纯的学习、生活环境,突发的安全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安。文章结合一个案例,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探讨辅导员如何处理学校突发事件,通过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如何调整心态正确处理问题,并总结出类似学生案例处理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辅导员;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心理;案例分析
1.案例简介
在我成为大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后妈”不久,该专业女生所在的多个宿舍发生了阳台衣物失窃事件,事件涉及范围较广,很多同学发了朋友圈和QQ说说,吐槽宿舍环境不安全,担心会有“变态”出没,一时间人心惶惶。事发后,我接到了一个陌生学生的QQ消息:“老师整天让我们好好学习,但是学校连学生宿舍安全都无法保证,还谈什么学习!女生宿舍失窃的事情已经给大家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学校务必彻底解决这件事情,还大家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字里行间充满指责和愤怒,并且拒绝和我面谈。宿舍被盗引发了学生对学校安保工作的不满情绪,负面舆论也在校园内和网络上产生不良影响。
2.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引起的学生群体爆发不满情绪的问题,同时还有个别同学对辅导员的抵触行为和心理。
3.问题关键点
3.1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失窃事件,消除不安情绪。
3.2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合理表达诉求。
4.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4.1了解情况,安抚情绪,建立信任。接到学生反映之后,第一时间进行宿舍走访,主动询问她们的损失情况,并认真倾听他们对宿舍失窃事件的感受以及他们提供的作案嫌疑人的线索。不安情绪主要缘于校园失窃事件频繁发生,多次反馈无果,使学生对辅导员和学校管理失去了信心。在走访的过程中一方面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让他们感觉到辅导员老师是和他们一条心,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建立基本的信任。
4.2多管齐下,排除隐患,加强教育。走访宿舍后立即和宿管阿姨沟通,关注宿舍周围人员活动情况,提醒学生晚上及时把晾在阳台的衣物收回,鎖好门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汇报主管领导,反馈学生诉求,向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汇报,提议在宿舍周围主干道安装监控,并在一楼宿舍护栏外加装铁丝网,请校园保安加强巡逻,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召开年级会,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报事件进程,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正在为改善校园环境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消除不良舆论造成的影响和恐慌情绪。
4.3个别谈话,消除隔阂,引导认识。通过班委了解到QQ留言来自一名为女朋友打抱不平的男生,该男生本身性格比较冲动,在班级里特立独行,与其他同学交往甚少,遇事容易急躁,心理防御机制较强。看到留言后,主动到宿舍找他谈话,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做出肯定,表示出对他的理解和认同,使他关闭心理防御机制,以便进行更多的交流。告诉他现状不能马上改变,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物安全,老师也会把学生群体的声音反馈给学校,推动学校安防设施建设。同时,引导他用更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5.经验与启示
高校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单纯的学习、生活环境,类似这种失窃的突发事件,也可以看作是危机事件,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风险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如果处理恰当及时,可以转“危”为“机” [1](P243)大学生群体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他们虽都有着十年的寒窗苦读经历,掌握了较高的学识,但是对于自身的认知缺少一定的指导,当挫折发生时,他们常常不堪一击。[2](P20)因此,辅导员在解决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1辅导员应当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此案例中学生在网络上吐槽留言主要由于面对失窃问题解决无门时一种不满情绪的释放。 “安全阀”理论指出适当的冲突可以帮助社会成员宣泄情绪,维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信息反馈渠道的建立,这种信息反馈渠道就类似于 “安全阀”制度,让学生提意见有渠道,有情绪能释放。
5.2切实落实好学生关注的问题,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学生事务无小事,对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引起重视,深入学生,了解实际情况,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切不可视而不见,不作为、懒作为。
参考文献:
[1]王轻纱.浅谈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学生宿舍失窃事件[J].神州,2012:242.
[2]杨惠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D]. 2015.3.
[3]高志军主编.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郝睿(1988.10-)女,山西太原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