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君
摘要:随着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文章以共青团为有力组织基础和研究对象,积极探索书院制这一新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坚定学校党委领导、发挥团学组织优势、打造思想宣传阵地和夯实“三全育人”体系四个方面探索中国书院制背景下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积极发挥书院制特有的教育方式优势,根据现实客观条件寻求更多的外部支持力量。
关键词:中国书院制;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46-02
基金项目院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优势视角下对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S大学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SJB0661)。
大学生源的扩招意味着20%的适龄人口升学率,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大学精英教育正向大众教育转变。同时,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实现人人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高校教育工作思想引领的作用,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时代要求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外部要求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学、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问题,由于不同部门的业务特点,在协同配合和沟通交流方面存在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作为高校党委助手的行政帮手,高校共青团是引领、凝聚和团结青年的重要阵地,是联系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发挥着联结和整合资源的作用。因此,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高校共青团应勇于承担起思想引领的组织作用[1],使教育教学工作达到“1+1>2”的育人效果。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在要求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高校是团员青年聚集的重要组织和思想阵地,学生团员比例基本达90%及以上,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性质要求其必须承担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立足于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明确自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的责任担当。
当代大学生是“个性”的一代。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个性意味着愿意思考,追求自由和民主;但另一方面,由于外部压力和内部动机不足,当代大学生往往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根据新时代学生特点,高校共青团应该正确把握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消极思潮对青年学生造成的冲击,勇于承担起思想引领的重要职能和任务,贯彻落实育人功能这一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帮助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青年学生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从而引导青年学生寻找人生目标和实现人生价值。
二、中国书院制下思想引领的重要意义
(一)思想引领的概念及其意义
根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社会或社会群体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領是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格内在要求的重要举措[2]。发挥思想引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正确的思想引领才有正确的行动方向[3]。
(二)中国书院制下思想引领的重要意义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书院制的兴起顺应了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顺应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改革。因此,对书院制这一模式的探索时不我待。从内部发展来看,随着新思想新观念涌现、网络信息获取便利、高校功能和培养方式转变,书院制的出现回应人们对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内在要求[4]。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和新潮事物的同时,若无理想信念和思想价值的引领,就容易被误导,无法明辨是非。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保持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正确导向,是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决定的。
中国书院制的出现,根据当今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初探与摸索,通过改变单一文化教育方式,在日常管理、意识形态建设和顶层设计中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实践和学术科研中感受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让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
三、探索中国书院制背景下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
(一)坚定学校党委领导
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生命线,以我校为例,书院团委在上级党团委、书院党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立以学校党政领导、教学名师和专兼职团干部的理论宣讲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以书院团委、班级团支部为载体,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校史校风和学风精神,层层推进展开各项主题团日活动,促进主题教育入耳入心入脑,培养真正有远大理想和学术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发挥团学组织优势
基于“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以我校为例,书院团委结合书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特点,层层辐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榜样示范和宣传带动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并创新团组织工作方式。除组织开展好“四讲四信”、青年大学习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外,还鼓励学生基于兴趣和爱好,通过学生组织开展分享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校际交流、志愿者活动、科研项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引导和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打造思想宣传阵地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青年大学生依赖网络获取信息,抓好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宣传阵地尤为重要,以我校为例,书院团委从“小切口,大主题”的微文化入手,基于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等新媒体打通视觉文化,生成视频、快闪、Vlog、动图、图文并茂的文章,以更丰富的宣传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带给青年学生以思想洗礼。
(四)夯实“三全育人”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创建多种平台,汇聚育人力量,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在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发挥“三全育人”合力,以我校为例,团委带领学生会、学生社团和新媒体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德化人,以文化人,通过传统节日大型文艺活动、理论学习小组宣讲、主题演讲辩论征文等形式,为学生心灵注入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养料,立足学生需求和形式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凝心聚力,大力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
四、中国书院制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困境与建议
(一)中国书院制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困境
国内书院发展尚不成熟。自2005年国内第一所书院成立,至今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书院建设和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进行书院探索的各大高校也在运行中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但从整体上来看,国内书院还未形成成熟稳定的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效果,其中包括团组织思想引领作用。
书院学生的双重身份。国内绝大多数的书院中,学生选拔自学校内各个学院和专业,因此,书院学生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参与活动、担任职务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处于两难境地,学院团组织与书院团组织的交叉设立,学生的特殊身份受到拉扯。
外部支持力量有限。书院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管理方式的载体出现在高校,与各大学院的教育教学路径不同,它侧重的是通识教育和非形式教育,正因为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差异,意味着书院需要投入相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对于学校整体发展和资源统筹安排来说,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5]。
(二)中国书院制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建议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大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高校需要不断加强思想引领的顶层设计,形成具备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的体系。同时我们也看到,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顶层设计和涉及范围十分广泛,面对先进青年,团组织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紧跟党组织的发展脚步,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理论和新方法武装自己,结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团结和引领先进青年的组织作用,才能更好地協助党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林琪.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研究综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6):40-43.
[2]赵杰,李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力现状及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4+6.
[3]刘佳.增强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学生对话的本领———兼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提出过程与内在逻辑[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8(04):14-18.
[4]朱永新.书院精神对于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1994(02):66-69.
[5]崔海浪.我国高校书院制建设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S2):168-171.
(荐稿人:董兴法,苏州科技大学敬文书院院长,教授)(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