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云 兰文宝
摘要: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培养新工科人才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坚持成果导向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参照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持续改进评价体系。哈尔滨学院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让学生和教师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中,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校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对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从培养工程人才创新能力所需的物质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平台搭建等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04-02
基金项目院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JGY20190398),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课题编号:201902310008)。
随着工业结构优化的深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生产总值中占有比例逐年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尤其对其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工程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有效途径[1]。欧美国家为了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将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我国2000年以前高等教育主要以学校为主体传授知识,对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没有严格区分[2]。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对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对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评价体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程度达成了共识。
一、借鉴OBE模式,更新培养理念
OBE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目前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也称为成果导向教育。为了达到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学习目标,该种教育模式重视人才培养中的每个环节,分析学生学习的产出情况,反向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内容,强调实验成效。汲取先进的经验,结合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以独特视角提出工程人才的培养路径和对策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以适应区域经济特色和市场需求。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培养新工科人才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坚持成果导向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参照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持续改进评价体系。教学过程采用OBE模式,把握关键的教学环节,改善实验效果[3]。哈尔滨学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实验内容、强调实验成效。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面向成果导向,搭建教学平台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高校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有比例很大,尤其中青年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深的科研功底[4]。由于他们主要经历大都在高校,大多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缺乏企业和行业的基本训练,对企业的开发、设计、生产和营销过程均不熟悉,对企业的主要技术、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流程也不了解。学院规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必须进入实验室,编写实验指导书,指导课程实验,并参与实验室建设。在教研室内部,由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组成小组,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素养。聘请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学术讲座,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程素养。聘请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一线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哈尔滨学院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素质得到了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明显提高。
(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室是进行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也是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基地。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先进的实验设备。为更好落实学校做大工科、办出特色的发展方针,满足全校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哈尔滨学院重新规划实习实训中心,投资建设了机械加工平台和电气技术实训平台,新建和扩建了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越的实验设备。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学院各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水平不断提高,基于“互联网+”的虚拟资料室和信息化实验室得到了广泛应用。城市地下空间专业虚拟实验室完整呈现了地铁施工的全过程、全场景,能通过改变环境参数进行仿真,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电子信息专业应用仿真软件代替实体实验设备,实现了实验耗材的零损耗。随着先进实验设备投入使用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哈尔滨学院实践教学设备的层次得到了一定提升,土木工程实验室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为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设备保障。
三、基于成果导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一)遵循持续改进,构建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对供配电技术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进行科学评价,按照各个知识和能力模块设计评价子系统,综合各部分的评价结果作为过渡性评价,既是作为上一环节的总结又是下一环节的开始,发现的不足通过后续教学予以改进,提高教学效果[5]。哈尔滨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仅2018年哈尔滨学院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达六十多项,推荐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四十多项,近千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此项训练,学生既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又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学生积极踊躍参加学生科研项目,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某同学立项的基于绝对剩余距离的电梯运行过程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推广价值。为了落实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工程能力培养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学生积极参与自制实习实训设备,利用实验室现有的部件,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课程的实际需要,自主设计与加工,制作的立体车库、立体仓库等模型接近专业产品水平。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通过申报创新创业项目修得一定学分,既激发学习热情又熟悉了工程项目开发过程。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完成设计类和综合类开放项目,以满足毕业相关要求。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管理实验室,并以老带新形成兴趣小组,独立完成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构建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哈尔滨学院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让学生和教师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之中,培养其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校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对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依托,进行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行业技术优势,将岗位标准融入理论教学中,将生产过程融入实践教学中,促进学校教育与具体行业的紧密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人才。将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相结合,学生深入企业展开实践,与合作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一中心两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四、结论及取得成效
随着某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在工程教育的背景下,更新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成果导向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参照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持续改进评价体系。实践证明,哈尔滨学院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和创新创业项目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将以制定新版培养方案为契机,持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华.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240.
[2]门进杰,史庆轩,钟炜辉,等.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5):31-35.
[3]幸晋渝.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1):25-27.
[4]彭贝,杨敬林.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学,2020,9(21):44-45.
[5]李强,阎培霖,陈少杰.土木工程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233.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