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参与主体更活跃,信息呈现形式更多元,读者互动及体验更优,这给传统媒体如报纸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要在新媒体的浪潮下保持自身优势,在多元的竞争中有效地吸引读者,报社编辑读者意识的强化必不可少。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读者意识的强化与践行进行探讨,在阐述当前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既存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探索,明确新媒体时代读者意识的强化策略,以提升报纸的吸引力。
关键词:新媒体;报社编辑;读者意识;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82-02
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得信息接收、处理及利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多元,信息内容价值更高,对于纸媒如报纸来说是较大的冲击,对于报社来说,如果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环境,故步自封,就会在新媒体时代失去发展的活力。而要应战,报社编辑读者意识的强化是关键。只有基于读者的视角思考问题,整理信息,加强读者互动,优化读者体验,切实为读者服务,才能实现新媒体时代的自我改革与调整,抓住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契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环境,协同进步,赢得读者的关注与青睐。
一、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读者意识缺失的体现
(一)对读者需求的关注不足,报纸内容缺乏吸引力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多元与迫切,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迅速,信息量激增[1],并且具有基层高效传播优势,备受群众喜爱。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为信息获取提供了新的多元渠道,这是传统媒体如报纸不具备的。个体信息诉求多元,新媒体对个体诉求的关注更高,可以面向不同读者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而报纸很难做到这一点,其受版面内容及编辑工作量的限制,更局限于时事新闻的报道,对娱乐生活色彩浓郁的信息涉猎不足,传递效果大打折扣。内容缺乏吸引力也是读者意识不足的体现。
(二)内容偏离读者,信息价值相对有限
抛开新媒体技术不说,报纸自身的局限也显而易见,而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这种缺陷暴露得更充分。报纸自身的局限有多方面的表现,如报纸内容真实性与完整性有待商榷,这意味着报纸信息的有效性大打折扣[2]。部分报社为了控制成本,忽视了与读者的沟通交流,报社编辑很多工作的开展偏离读者的真实诉求,甚至出现报社编辑以拿来主义的态度从别的媒介上截取信息,简单加工处理直接刊发的情况,这对于传统纸质媒体来说,对应的是公信力的下降,最终逐渐失去读者的信赖与支持。
(三)与读者的良性互动不足,读者阅读体验感差
报纸要想很好地服务读者,除了单方面地发布信息外,也要关注读者的阅读反馈,关注信息整理、发布过程中与读者的良性互动。读者是报纸的最后接收者,其阅读体验是报社编辑工作调整的最有效参考,只有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才能指导报社编辑听取读者建议,改进工作。但多数报社编辑恰恰忽略了与读者的交流互动,版面设置上没有读者互动的关注与设置,读者想要反馈信息却缺乏反馈渠道,使得读者有需求而反馈无门,报社编辑不知道如何调整内容,在信息的加工处理上都从自身观点出发[3],无法准确把握读者需求,了解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种不畅通的读者、编辑交流使报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逐渐衰落。而新媒体则更关注与读者的互动,信息双向流通优势明显。
(四)对读者反馈的重视度普遍不高
读者意见对报社整改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实际上在很多报社中,报社编辑对读者反馈意见都不够重视,更谈不上有效整改,很多时候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带有形式化色彩。报社没有做到对读者意见的听取、对有效意见的接纳,在发展中故步自封。而报社编辑对读者反馈意见的重视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读者反馈渠道不完善的现实制约,也有报社领导改革魄力不足、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因素,导致传统纸媒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而新媒体关注读者意见,倾听读者心声,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报纸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报社编辑读者意识的强化,必须重视读者反馈,听取有效中肯的意见。
二、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读者意识的强化策略
(一)关注读者需求,服务读者
只有了解读者需求,才能确定报社编辑工作的正确导向,读者需求是读者服务的指导与参考。为增强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的读者意识,必须着手以下3个方面:其一,要基于读者需求积极挖掘整理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读者心理学相关知识,优选稿件内容,报社编辑可以在新媒体的辅助下,深入了解读者的受众心理。具体来说,可以根据读者的年龄、学历、专业、兴趣爱好等,精选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突出服务的特色,在信息发布不够全面的情况下,使信息报道更深更精,提升报纸的吸引力。其二,要优化报纸内容和版面设计。版面设计相当于报纸的包装,精美的版面设计能优化读者体验。在版面设计上应遵循针对性原则,通过调研了解读者喜欢的主要栏目[4],加以保留优化。对于读者不感兴趣的栏目,适当整改或者剔除。此外要在内容设计上做文章,报社编辑必须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性,丰富报纸内容,提升报纸信息价值。其三,要进一步明确报纸定位,走精品化、特色化之路。报社编辑必须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创新思维,明确办刊定位,确定报纸主题,实现内容的拓展。基于新媒体环境对报社编辑的多元要求,走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规避自身缺陷,如内容报道受到局限,扬长避短,如进行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可以基于新媒体的互动优势,以二维码交流、线上线下互动等形式,提升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关注自身素质能力,学会应用新技术
报社编辑在编辑工作的开展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推陈出新,适应新媒体环境,提升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是报社编辑强化读者意识的客观要求。对于报社编辑来说,要初心不改,有信心做好纸媒编辑工作,并积极学习各种新媒体技术,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报社编辑工作注入活力。只有保持初心,才能充满报社编辑的责任感,赢得读者信任。特别是面对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介渠道中的不实报道,媒体人必须发扬责任精神,端正立场,捍卫新闻人的工作原则,始终向读者呈现客观、真实、接地气的新闻内容。同时报社编辑也要正确看待新媒体对编辑工作的冲击,具有危机意识,强化自身学习[5]。特别是关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新型运作模式,明确工作中的不足,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提升报纸的市场、社会影响力。当前新媒体对应的是草根编辑群体的扩大化,其对专业编辑的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也为报社编辑技能学习敲响警钟,编辑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积极学习各类新媒体运营技术,才能使用多样化的编辑方法,实现对信息的高效获取、正确识别、精细加工、及时发布,才能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与读者有效互动,获得精准的读者反馈,实现报纸编辑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三)激发读者参与热情,优化读者互动体验
报纸的制作发行有既定的流程和模式,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较为明显,这使得读者与报社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及时、不充分。新媒体之所以备受读者欢迎,是因为其为读者提供了意见反馈、在线沟通的渠道,激发了读者的互动参与热情,读者的互动体验满意度高。如微信、微博的即时评论功能,网页的留言功能等[6]。而报社编辑要想提升读者的互动积极性,需要基于读者意识,打造读者与其互动的新格局,给予读者互动交流的新体验。例如报社编辑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互动优势,在报纸信息刊发的同时引入二维码、小程序等,借助新媒体转移纸媒读者互动阵地,这可以弥补传统纸媒读者互动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报社编辑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发布新闻线索征集、组织征文比赛或者组织最受读者欢迎的栏目调查等,使读者参与到纸媒制作中,优化读者与报刊编辑的互动体验,使报纸内容和形式更富吸引力、报社编辑与读者距离更近。
报社编辑应根据新媒体环境,制定有效的读者反馈机制,使读者的互动参与更有序、更有保障。报刊编辑在组稿的过程中,要主动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把握读者心理的基础上,做好新闻内容的科学定位。借助新媒體平台的信息接纳优势,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在撰稿结束后,可以将报纸中的重点内容借助纸媒官方新媒体账号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进行新媒体层面的发布,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读者互动是报社编辑读者意识强化的最直接表现。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纸媒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使得报社编辑必须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做好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工作的创新转变。而转变中最核心的是报社编辑读者意识的强化,只有通过读者意识的强化,才能使报社编辑工作更好地服务读者,提升纸媒在新媒体时代的读者吸引力。而转变和强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实现意识上的强化、技能上的提升以及读者互动交流的持续深化,编辑只有抓住新媒体时代的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才能使纸媒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依然保持足够的读者吸引力,保持自身的信息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芳.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如何增强读者意识[J].记者摇篮,2020(09):78-79.
[2] 崔儒靖,马艳.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如何增强读者意识[J].记者观察,2020(21):142-143.
[3] 庄成.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增强读者意识的问题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4):142-143.
[4] 颜亦君.论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如何增强读者意识[J].传媒论坛,2020,3(15):98.
[5] 郭启迪.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需增强读者意识[J].新闻传播,2020(12):61-62.
[6] 韩奎桢.论新媒体时代报社编辑如何增强读者意识[J].传媒论坛,2020,3(11):83+85.
作者简介:朱晓晶(1974—),女,江苏无锡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文化新媒体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