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青少年抑郁预防的有效性

2021-09-10 07:22容剑兰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青少年培养

【摘 要】积极心理品质对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终生发展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对负面情绪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及时化解学生矛盾,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阳光乐观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习,心理健康对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青少年抑郁预防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青少年;预防抑郁

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响应国家人才培养号召,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社会发展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所欠缺,如有些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进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积极心理学能正向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自我认同感,从而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抗负面情绪,让学习和生活变得阳光美好。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基准,分析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当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积极心理学对青少年心理研究的价值,并探讨相关对策。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咨询步伐的落后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给学生答疑解惑,但据报道,学生去心理咨询师的频率并不高,即便去也主要是倾诉情感问题及学习压力问题,心理咨询室发挥的作用并不大。除此之外,笔者发现,心理咨询室成立以来都是开门等待学生自己来咨询,却从没主动宣传过自己,那么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踏足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怎么办呢?可见,这种心理咨询室模式欠缺主动地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被动性强,发挥作用的渠道窄,只能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对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情况并没有多大预判能力,具有很强的落后性。

(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据笔者调查,我国有81.6%的学校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归于德育教育中。也就是说,学校将内涵丰富的心理健康简单化了,忽略了它存在的语境,同时削弱了它发挥作用的渠道,仅仅从单一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解读,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学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错误导致了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薄弱,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与国际心理教育水平差距较大的原因。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提升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不仅是学生,我们每一个社会化的人都会拥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情绪,以往采取的方法往往是疏而导之,也就是说传统的心理疏导模式更倾向于有了问题来解决,而不是防患于未然,更别提建立正确的心理问题预防体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也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但是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从品质方面加强培养,从而解决了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不足,以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其目标。

(二)助力实现新课程的教育目标

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及时鼓励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必要时为自己加油打气,使学生整体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试想,一个被负面情绪包围的学生如何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呢?积极心理学更多地体现了人文关怀,从家庭、学校、个人层面全方位分析学生心理因素,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体系。学生人格的完善,会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家国情怀,激励学生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来。

(三)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创立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好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尽情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帮助学校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积极心理学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将内化的情绪外化为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

三、积极心理学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品格,善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注重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思想意识,使之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拥有面对自己人生挫折的承受力,从而培养自己美好的品格。进入社会以后,环境的变化会让学生有很大的不适应,初入职场的不习惯会持续很长时间,大学校园的氛围不再,也会令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下,学生可以自行调节,排遣负面情绪,增加正能量输出。青少年一般都处于12-18岁之间,情绪波动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这一年龄段着手,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强大的心理体系,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自怨自艾,也不会因为偶尔一次的失败而放弃自己,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二)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构建积极学习模式

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符合需求的人才,以期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用的人”概念并不单一,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品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能抵来自各界的压力。如果一个人因为一点打击而一蹶不振,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培养出的不是人才,而是扛不起重担的“半成品”。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学校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能够从新理念出发,挖掘学生潜力,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高雅情操

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为心理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场所,同时也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基地,学生在学习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及时被纠正就可以说是很好的心理干预机制了,能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压力,学业、就业、职场、感情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将要体会的,因此,在校期间一定要做好积极心理学的传播发展,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建设。

(四)找准渗透点优化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具备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科教学内容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托,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资料。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就要找到契合点,并将自己的教育智慧融入,然后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比如在美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梦想课程夯实学生的品德素养;在科学课程改革助力学生实践创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步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应用于教学,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结语

学校应加强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推广,并提高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质量,继而更好地提升学校心理学教育水平,让心理健康教育發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心理体系。积极心理学在当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断强化积极心理学认识不仅能培养学生更健康积极的心态,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对待人生、学习和生活,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潜能,让生活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

[2]张涛.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3]陈军.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J].教学研究,2018.

(责任编辑:王玉霞)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初级中学 容剑兰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青少年培养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