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摘要: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石,是有深远影响的精神文化底蕴,初中则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的关键形成时期,作为国家未来的储备人才,一方面出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需求,另一方面出于社会与学校的教育标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已经是大势所趋,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文章将具体阐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现状、重要意义以及渗透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担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让其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一、当前现状
(一)受传统文化影响
在巨大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数的中学生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是最为重要的。家长不断给孩子报名各种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补习班,不少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了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已经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与了解传统文化。其次,在进行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讲解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熏陶,这种方式让学生不能在语文课堂中有机会去接触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阶段,初中是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的阶段。为帮助中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其初中时期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然而,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关注学生语文成绩是否提高,为帮助其提高成绩,大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学生长时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会逐渐消失。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对策
(一)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感悟文章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知识学习,进而提升文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获得良好的情操陶冶和道德品质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教师如能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及其内涵,将会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在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现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古诗词和文言文晦涩难懂,学习起来沉闷乏味,兴趣不足。对此,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让其在学习中感受乐趣,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自身。例如,在《岳阳楼记》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丰富情感,再以情感为脉络,对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感悟文章内涵。如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时,可从作者对岳阳楼与洞庭湖的赞美之情入手展开分析。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相关美景图片或视频,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情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文言文学习枯燥,反而还会从文言文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之处,激发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以教材为立足点进行传统文化的知识扩展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浩如烟海,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不可能进行全部知识的讲授,所以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进行挑选,不仅要具有正能量的积极意义,还要考虑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要将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教材中的古诗文、文言文以及散文都是经过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经典,也贴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水平,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文化代表,继而要做到以点带面,从一首古诗词、一句散文,甚至一个典故、一个实词或虚词等点点滴滴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进行深度与宽度的拓展,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向上的高层次的学习,不只是仅讲解语句释义、成分语法等内容,还要渗透到时代背景、文化基础与思想感情等方面。比如在进行刘禹锡名篇《陋室铭》的讲授中,可以先进行通读全文,之后讲解词句、全文释义、作者生平等基础知识,为之后的课堂做好铺垫,接着就是情感升华与传统文化渗透,学习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而且文中多次用典,如“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等,可以借此展开知识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一篇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中可学习的东西很多,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学习其写作技巧,欣赏文学美感;另一方面,则可以展开拓展,通过作品透露出的思想感情与家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渗透。
(三)在实践中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如果学生仅仅只是阅读了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体会其中的内涵,那学生就无法合理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更别说让学生意识到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学习好处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这种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方式,对学生学好语文具有积极影响。
结论:
一直以来,语文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点途径和必要渠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因素,不但能够促进语文学科适应改革,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度,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还有助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晔.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注: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小组办公室课题《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初中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部分.课题编号:2020YB0883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思源实验学校 47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