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有效路径

2021-09-10 09:14曾祎
科技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

曾祎

摘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唯一路径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也是促进社会各领域高速发展直接动力。本文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阐述了当前成果转化现状和抑制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并结合当前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提出相应管理举措,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问题和路径

引言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应为科技成果提供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平台。国家近年来提高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并颁布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机制和政策改革,这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做了进一步修订,废除了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畅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孵化温床。当前我国发展战略对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应认清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求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内驱动力,突出创新优势,根据创新产业链科学合理布局,提高企业核心技术内涵,制定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提高各领域创新研发能力,发挥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1.1成果转化难

我国现行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程序较为复杂,审批不容易通过,影响转化率,即使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收益也没有明确的分配标准,不能达到科研人员心理预期,缺乏研发积极性。随着近年来对转化法进一步修订并实施,部分区域已经简化了科技成果转化程序,当前科技成果均以转让、投资、许可等形式体现,但资本参与形态、权益分配等没有明确规定,严重影响了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效果。

1.2转化效益低

并不是每一个参与研发的成果都能最终走向市场并发展成为产业链,其中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嫁接、小试、中试,投融资、知识产权等众多环节,最终才能放大到产量、进入工业化发展,需要多方主体参与并支持。但是当前创新成果孤岛化问题日益显现,科技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影响转化效益。

2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

2.1科研评价与产业链脱节

科研评价体系重心落在了学术论文、专利、研发奖励等,与创新产业链脱离了联系,课题经费、职称评审等作为当前科研机构主要研究对象,对专利产出量关注度大于其质量。科研机构以及具备研究课题的院校工作重心放到科研立项,而没有考虑到所研究的课题是否能够带来产业化成果,脱离了市场就成为无源之水,严重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

2.2科技成果资源没有整合

科技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导,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与商业化,科研机构核心工作是对前沿技术的研发,高等院校聚集了大量顶尖科研人才,创新技术理论知识,科技成果研发应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三方面资源,共同推进体制建设,如果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衔接,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当前,财政投入生产的科技成果分布不同领域,导致资源分散,科技成果未能实现统一管理。

2.3科研机构推进成果转化作用不够

目前科技成果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大科技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不全,中试载体数量不足,虽然国家对科研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高了重视程度,发展初具规模,但由于规模较小、机构零散、发展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科技成果转换,市场化自主运行难以实现。我国技术转移机构数量较少,虽然科技部针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没有做出职称认定或评审等政策支持,影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转移意愿,导致当前市场严重缺乏跨专业、多元化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也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因素。

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路

首先,政府应制定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政策平台。同时采用第三方技术评价,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供需对接的纽带,为技术引进和进一步决策参考提供基础信息。其次,应依托高校,推动供给方转移转化技术成果,促进后续技术成熟并投入市场化运营,有效测评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测评信息。最后,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增进互信,在信息和服务方面发挥优势,拓宽了转化成果的供需双方信息,根据市场双方诉求,对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相关资源等进行专业分析,提供高端专家智库支撑。

3.1找准定位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科技成果有正确的认知,并不是所有科研成绩都可以转化为科技成果,其中将能够转化的科技成果分为两类,一类是共性技术,另一类是产业技术。其中基础研究工作以及技术推广对推动社会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是同等重要。科技部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专门成立了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全面指导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制定相应政策保护,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设置培训机构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政府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

3.2明确路线

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不足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国家及行业政策引领和推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只有完善各项管理职能、协调各专业支持、领导参与服务等职责,把控国家政策变化,确保足够科研资金支持,做好行政调控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政府资金可以对社会资源整合再利用,做好统筹引导作用,政府购买服务,奖励与补助并存的形式,使科技成果不断向技术市场发展,畅通资金渠道。另外,可以加强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发挥政府财政金融杠杆作用,政府为了消除科研单位或社会机构的顾虑,可以采取风险补偿或者天使投资的政策引导,在政策的利好前提下,推动金融资本和社会机构资金支持科研成果,不断拓展技术创新领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营造和谐的市场经济发展氛围。

3.3完善制度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前领域发展现状,充分认清时代变化,根据前沿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制度,应支持“容错”“纠错”机制,为科技成果转换创建良好的市场平台和社会氛围,确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随着近年来我国颁布的有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摒弃了传统固有思想,构建了国家创新示范区,为科研人员赋予了所有权和使用权,推动了国家资产存量不断攀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针对科研机制加以完善,探索“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努力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宽容失败的机制可以让科研人员更加大胆尝试新的领域、突破新的技术难关,弘扬科研的匠人精神,摒弃原有部分科研人员急于求成、贪功冒进的错误思想,推动科研单位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3.4搭建平台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对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所有障碍进行打通,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发挥政府枢纽作用。为了完善科技成果服务体系,应在高校、科技型企业、技术转移机构、政府及相关部门融合发展,为科技成果转换搭建平台。实现市场化、专业化、交互合作的技术凭条,整合科技成果转化资源,构建全面的技术转移体系,强化技术要素要点,使科研技术跨区域、跨专业的技术交易形式,实现技术转移集成服务。同时对科技中介机构大力培育和发展,使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持续运营,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

4结束语

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能带来新的产业链发展,应通过科学的机制和社会多方共同协作使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我国应健全科技成果转换机制,构建和谐的研发平台、创建科技中介机构、培育复合型人才,使政府、产业链、高校、研发机构、资金支持等多方面配合,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并生成现实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康旭东,张心阳,杨中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与启示[J/OL].中国科学基金,2021(03):473-481[2021-07-09].https://doi.org/10.16262/j.cnki.1000-8217.2021.03.009.

[2]孫俊华,魏丽.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选择——中国内地28省市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OL].科技进步与对策:1-8[2021-07-09].http://epub.ccc.gou5juan.com/kcms/detail/42.1224.G3.20210702.1034.008.html.

[3]蔡颖,林筠,王琪,张茹鑫.科技成果商业规模示范:组织学习与政府政策支持的作用[J/OL].科技进步与对策:1-8[2021-07-09].http://epub.ccc.gou5juan.com/kcms/detail/42.1224.g3.20210702.0944.002.html.

[4]陈舒,李贺南,杨璐,陈奕彤,杨硕.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21(13):102-103.

[5]李金琼,冀强伟.河北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定位研究——以艺术专业领域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03):83-85.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
储油罐防腐施工工艺与技术标准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养护方法与技术标准研究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创新高校重点学科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