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感觉统合为本,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各方面发展为目的,加入作为辅助性作用的功能性音乐,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专门训练。本文在对儿童身心发展与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后,发现多功能性的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会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得出该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身心发展
感觉统合是机体在特定情况下的一套运作行为。感觉统合包括了视觉、触觉、听觉、平衡、本体感五大方面,我们通过听觉、前庭觉、本体觉等各类感觉,从外界接收到信息后输入大脑之中,大脑再对其进行链接、解释、增强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并作出相应反应的能力,这一系列相关联的反应性能力,就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训练就是为预防、解决患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儿童所开展的综合训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发提高。单调、枯燥的感觉统合训练以及游戏器械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特定阶段的“天性”等,加入音乐的感觉统合训练势在必行。该训练方式是由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泽铭根据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音乐治疗、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建构新的儿童音乐教育价值体系和儿童音乐审美教育方法,把儿童音乐感觉统合训练进行了系统化。该训练模式基于儿童发展的基础需求和兴趣,以音乐感觉统合的教育系统来设计活动模式,辅助音乐以开发用于学前音乐教育的教材,从而进行音乐儿童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感觉统合训练的针对性、积极性
在儿童教育中,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围绕受教育者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即“儿童主体原则”。设计合适的训练内容、调整课程的难易程度、扩展受教育者的可接受范围、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儿童的自主能动性等,都能使教学活动发挥最大功能,这在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中也不例外。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教育者,需要对教育活动有充分的认知,在设计音乐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时,要严格遵从音乐感觉统合训练的训练方法是针对大脑与神经通路的刺激,注意明确教育目标的指向性,结合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设计出以刺激感官为目标的功能性游戏。
感觉统合基本功能的形成与个体感觉器官、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在环境中不断受到的外界刺激是相关联的。伴随着不同时期生理发育的环境变化、个体功能系统的发育以及不同的外界刺激,感觉统合功能会发育成不同的阶段。在相对特殊的胎儿时期,母亲对胎儿进行综合胎教就是对音乐感觉统合的运用;在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之初,感官尚处于朦胧阶段,此时可以对儿童进行感官刺激训练,如很好地结合了音乐感觉统合的综合性刺激训练——抚触和被动操。到儿童进入感觉统合形成的关键期,会有更多结合音乐感觉统合原理的感觉统合训练。
为什么要用带入音乐的感觉统合训练呢?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就可以得出答案。普通的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反复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训练,在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儿童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同一件事,无疑会感到厌倦,进而产生抗拒心理。但是使用带有音乐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在促进儿童听觉、联觉、相关脑力等方面的提升。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仿佛就是桥梁和纽带,不仅对特殊儿童有很好的效果,对普通儿童的大脑等各方面的功能开发也有积极作用,其能让所有参与的儿童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这样来看,音乐感觉统合训练对普通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能使更多孩子在音乐和玩乐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具有“表现性”的音乐对感觉统合训练有“增效性”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具“表现性”的艺术形式。在结构上,音乐的音响形态由音高、音强、音色等基本要素组成,不同的音乐要素各有其独特的特征。
我国音乐教育学家、音乐美学家周海宏在《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以及他创立的应用音乐心理学的理论中,提出了“音乐感觉统合中关于感觉信息与音乐音响联觉对应的原理”。音乐感觉统合训练的设计,也就是以音乐音响形态的音乐元素为基础。要抓住音乐要素的各特点,根据联觉的对应规律,建构出为感觉统合训练配套的功能性音乐,分别与各种感觉统合的训练技法相对应、融合,将音乐音响形态与感知觉统合训练中获得的信息,反馈到大脑中与之相对应的过程。
以婴儿抚触操《做披萨》为例,把在宝宝背上用手进行抚触动作和音乐中的四个不同音色片段相结合:第一段音乐是风笛音色,对应“揉”的动作;第二段为古钢琴音色,对应“切”的动作;第三段音乐是手风琴音色,对应“拍”的动作;第四段是木琴的音色,对应“点”的动作。这里的游戏设计就很好地运用了不同音色的不同特征,对应了不一样的感觉信息,产生出特殊的刺激。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更加多层面,有助于帮助婴儿激发想象,增强他们主动探索和寻求外部世界的行动力,使音乐感觉统合游戏达到最佳的预期刺激效果。
三、音乐感觉统合训练更富有“趣味性”与“审美性”
普通训练所用到的器材也能够给儿童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多方面地促使儿童发展。其不仅是一种神经心理上的功能训练,还是锻炼大脑、心理和躯体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的训练。但加入了音乐的感觉统合训练,将音乐、器械、游戏三者相结合,儿童更多地会认为是在进行“音乐游戏”,能更加吸引儿童,使其在一个欢快愉悦的氛围下接受训练。这不仅能锻炼儿童的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在培养良好的情绪、意志和气质的同时,能更大地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在快乐游戏中成长,达到双重的训练效果。
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中所用的功能性音乐是带“审美性”的。这里所说的功能性音乐,是为配合儿童身心发展所服务的感觉统合训练,其一定是可以吸引儿童兴趣的、能对其有正面影响的音乐。这就要求在选材时要注意,一定要是“美”的音乐。若是挑选了不适宜的音乐素材,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感觉统合训练里的功能性音乐本身一定要具备审美价值。
感觉统合训练是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综合性的训练,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在音乐的感觉统合训练里,儿童在受到感觉统合的锻炼之外,还在一直接受音乐教育和音乐熏陶。当审美能力、艺术修养高于同龄人时,对其未来的人生和生活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优秀孩子的出现,整个国民的文化素养都会得到提高,教育水平也会逐漸提高。目前,音乐感觉统合训练已经普遍运用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很多地方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相信在未来其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 语
作为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训练方法,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仍未被广泛认知,而是在部分的托育机构作为一个拓展课程开展。未来应加强宣传的力度,不仅在托育机构,也可以在早教机构中进行推广。只有这类课程的不断普及,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才能被大众所认知,进而去着手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早幼教工作者的普及推广。
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教育工作者本来就少,掌握音乐感觉统合训练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少之甚少。但在陈泽铭教授等优秀教育者的努力下,已经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掌握了这一训练方法。掌握这一训练方法的工作者为了能更好地将训练方法传承下去,还需要不断学习深造以及提升自我。除此之外,早幼教机构通过有资质认可的教师来开设培训班,并建立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平台,以直接、快速、有效的传授训练方法,使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 陈泽铭:《婴幼儿音乐感觉统合训练》,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版。
② 董婷婷:《幼儿音乐感觉统合训练技法的编创研究与实践》,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③ 赵媛:《学前儿童音乐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践研究》,天津音乐学院, 2013年。
④ 王燕蘋:《音乐感觉统合促进幼儿感觉统合功能发展的实践研究》,《幼儿教育研究》,2017年。
⑤ 于帆:《0-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
作者简介
李可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