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喉部训练

2021-09-10 07:22熊佳颖
音乐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

〔摘要〕喉部是重要的发声器官,对于歌唱而言,其作用尤为关键。在人体的生理结构中,喉部不仅承担着发声体的角色,更是一个重要枢纽,让整个口咽腔体得以上下连通、共同运作,这实际上也就决定了在歌唱中保持“打开喉咙”状态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声乐教学中的喉部训练展开讨论,阐述了“打开喉咙”对于歌唱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怎样通过日常练习以在歌唱过程中正确地“打开喉咙”,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建议,也让喜爱歌唱的声乐初学者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技巧;打开喉咙;气息控制

优美的歌唱离不开对喉咙状态的良好把握。正因如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对学生提到“打开喉咙”这句行话。虽然教师一再强调,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打开喉咙”的概念却缺乏准确的理解,甚至出现理解有误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尝试练习“打开喉咙”的过程中,存在喉头不稳、软腭与悬雍垂未能正确上提、会厌没打开等问题,最终使其声音的共鸣与歌唱的音色受到影响。因此,本文就声乐教学中的喉部训练展开分析,提出一些引导学生正确“打开喉咙”的具体方法,希望能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打开喉咙”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打开喉咙”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且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作为声乐演唱的三要素(横膈膜的支持、打开喉咙和充分的头腔共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含义为:在歌唱的过程中,应当将喉头保持在吸气时的位置,同时要放松喉头附近肌肉,使其能够打开,避免出现挤压的问题。通过外部观察,能够确定是否做到了“打开喉咙”,而观察重点是要看其能否做到喉结下沉。与此同时,必须明确的是,并非只要喉结处在最下面的位置就是做到了“打开喉头”。 外部观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判断形式,关键还是在于喉咙内部的真实感受。在舒展地打开喉咙时,喉头能够感受到一种自然向下的拉力。与此同时,舌面也应避免退缩或用力,要做到平伸,感觉很轻松自在。立足于艺术角度来说,歌唱活动实际上就是对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进行夸大,需要歌唱者发出较之于平时更亮、更高、更美的声音。那么相应的,这也就需要将发声器官开得更大一些,从而实现喉、咽、腔、口、鼻更好的联合共鸣。

在歌唱的发声过程中,如果无法保持住喉头的稳定,就会出现声音颤抖的情况,即常说的“羊声”;如果歌唱时喉头的位置偏高,声音会变得窄亮、虚弱无力且缺乏弹性,就像是被人捏紧了喉管;如果对喉头予以刻意、粗暴地压低,声音则将给人一种发空发闷、滞重摇晃之感,程度严重时甚至会直接损伤声带,导致充血、息肉病变等问题。所以要明确的是,“打开喉咙”的关键是打开咽腔,从而使得喉、口、鼻得以联结,构成一个通道,使得通过的气息畅通无阻。在此情况下,整个咽腔会更易于产生共鸣,让所发出的声音变得圆润、饱满、优美。声源器官包括喉与声带两部分,但在歌唱时,声带是唯一的发声体。声带处于人体颈前部的喉结处,由肌肉与软骨构成。歌唱时依靠声带周围的喉头软骨及肌肉来控制其伸缩和开闭。在歌唱时,让喉咙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对音域宽窄、音色优劣都有着重要影响。大歌唱家哀·密台司婷曾这样描述其歌唱时的感受:“我歌唱时总是感觉到自己似乎没有喉咙一样。”要理解这句话,就要理解何为“打开喉咙”,理解“打开喉咙”的价值所在。因此,对于声乐训练而言,如何正确地“打开喉咙”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打开喉咙”的具体方法

(一)“半打哈欠”练习

“半打哈欠”这种练习方式的原理是:人在打哈欠的过程中,其舌根所处的位置非常低,同时还会自动地抬起软腭与悬雍垂并降低喉头的位置。此时,人会感到咽部状态非常的通畅,而这种通畅的感觉也正是声乐训练中所追求的“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但必须意识到,打哈欠的训练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过度就会导致喉结受到压迫,从而使得整个口腔变得紧张。所以正确的训练方式是“半打哈欠”,即通过模拟人体在刚打哈欠时吸气的兴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获得一种较为适度的舒展扩张的力量,无论是喉部、咽腔还是口腔,均可以感到比较放松、舒适。通过“半打哈欠”,能够有效拉开口腔上下之间的距离,促使整个口腔的空间得到扩展。此时的气息流通将变得更为顺畅,发声的共鸣通道也更为宽敞无阻,歌唱效果自然也将更佳。

(二)“吸着小舌唱”练习

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训练学生体会“不断吸气”,强调“如何吸就如何唱”,而这些要求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歌唱时找到“打开喉咙”的状态。通过“半打哈欠”的练习,可以帮助其找到什么是“打开喉咙”的感觉,但却很难在长时间的发声过程中始终保持“打开喉咙”的良好状态。因此,一方面要用好“半打哈欠”的练习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吸着小舌唱”的练习方式予以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保持上腭抬起的状态,有助于学生在发声过程中能够更长时间地将喉头保持于稳定位置上,而这也正是保持“打开喉咙”状态的重要条件。

(三)上下颌张开练习

上下颌张开练习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会厌打开的感觉,这有助于让歌唱时的喉部气息更为舒畅地传至咽腔、口腔及鼻咽腔,使共鸣效果更为明显,让音色更佳。众所周知,在吃饭时开口大笑很可能会导致食物呛入气管,这实际是因为大笑时上下颌得以张开,整个咽喉变得非常通畅,而这种通畅感也正是声乐训练所追求的。在具体练习时要保持下巴在一种自然、松弛放下的狀态,同时放松牙关以实现颌关节的良好打开。教师可让学生用手指按住其耳朵前的面颊上的凹洞,这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其是否松开了上下颌。

(四)学会在胸部建立“支点”

第四种训练方法是要找到胸腔的正确“支点”或“着力点”,声乐演唱中的支点问题非常重要。对优秀的歌唱家在演唱时的喉咙状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都是通过建立胸腔支点来帮助打开喉咙的。著名音乐家吉诺 贝基曾经提到“在歌唱时,应当让声音能够从两根锁骨的中间位置中发出来,声音要深”。著名声乐家、音乐教育家沈湘也说过“优美的声音当是从‘嗓子眼儿’里出来的,要注意‘嗓子眼’的正确位置并不在声带处,而是在胸部位置,即人们常说的第二纽扣处”。 这些其实都强调了要在胸部找到支点的感觉,其也是一种帮助“打开喉咙”的有效方式。这里所讲的“支点”是指一个假设的声带位置,而这个胸部支点的位置应当低于实际声带所处的位置。只要学会在胸部建立“支点”并将注意力转移至此位置,那么喉头就能自然放松,并降低到合适的位置,最终成功地“打开喉咙”。

(五)基于u、o元音的巩固练习

在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打开喉咙”,可以选择以u、o这两个元音作为训练重点。这是因为这两个元音在发音时,喉头最容易处于最低的位置。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发声时,要放松舌根、放平舌面、打开咽腔,让喉头可以随吸气而自然地下移并稳定住位置,再通过口腔发o的元音,让口腔保持这种状态,依靠丹田的力量将横膈膜上拉,在呼气时让声带得以振动。此时发出的o音,音色较暗,同时能够给人一种柔和且富有弹性的感觉。此外,为了避免出现喉头上移的问题,可以在练习过程中结合u、o的发音来循环练习,这将能够有效避免“打开喉咙”所导致的副作用,真正做到在拉紧声带的同时稳住喉头。基于这一方法进行练习,绝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将其培养成一个长期的训练习惯,而最终所能取得的训练效果将非常显著。

结 语

所谓“滴水能把石穿透”,声乐的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真正优秀的歌唱家,都离不开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要想真正地学好声乐,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而在声乐的基本功训练内容中,“打开喉咙”始终是一项核心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的良好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打开喉咙”的正确状态,但更要学生基于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进行训练,才能最终取得良好效果。声乐学习的发展道路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而本文所提到的“打开喉咙”的方法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也并非唯一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进行教学训练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找到最契合学生的训练方法,方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① 蒋晨、纪兰幽:《浅论歌唱中如何“打开喉咙”》,《大众文艺》,2018年,第5期。

② 郭华丽:《浅谈打开喉咙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北方音乐》,2014年,第4期。

③ 王树龙:《解放喉咙的歌唱》,《北方音乐》,2014年,第4期。

④ 张宜霞:《谈声乐训练中的打开喉咙、放低喉头位置》,《黄河之声》,2012年,第14期。

作者简介

熊佳颖,女,四川巴中人,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声乐教学略见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声乐教学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