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舟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知识付费的兴起,有声书作为数字阅读的延伸,正在飞速发展,其中少儿有声书市场潜力巨大。文章以少儿有声书为研究对象,对少儿有声书市场进行了分析,指出少儿期刊出版有声书面临的版权管理、制作成本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了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创新发行渠道、探索未来科技等发展策略,以期为少儿期刊开发有声书提供借鉴。
[关键词]有声书;少儿期刊;品牌;人工智能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几年来有声书市场发展持续强劲。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有声书市场年增长速度均在20%至30%之间。国内的有声书市场更是方兴未艾。根据艾媒报告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有声书用户规模达到4.78亿,有声书市场规模达6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6.4%[1]。
在国内外有声书市场发展突飞猛进的背后,少儿有声阅读市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国0—17岁未成年人听书率为26.2%,并在逐年上涨。有声阅读已经成为少儿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少儿期刊有声书出版现状
(一)参与程度低
有声书市场前景广阔,然而,目前少儿期刊参与有声书出版非常有限。有声书产业链由内容提供方、音频制作方、播放平台和用户四个环节构成,音频制作方在获取内容版权后进行音频录制,随后在播放平台上架有声书,最后用户选择性收听[2]。有声书的产业源头是内容提供方,用户听什么由他们提供。少儿期刊作为传统的内容生产机构,拥有大量适合制作有声书的内容。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只有少数少儿期刊在有声书出版方面进行了探索。
目前,少儿期刊参与有声书出版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和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平台进行合作。其中,少兒期刊与知识付费平台进行合作又可分为两种。一是版权合作,少儿期刊只提供版权,不参与音频制作。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与“工程师爸爸”旗下APP“口袋故事”签约合作,将文字转换成有声书,在有声书平台上播放。二是提供有声书产品在平台播放。许多少儿期刊在有声书平台开设了主播账号,自己制作音频,投放在平台上。比如,《意林》杂志社在蜻蜓FM开设主播账号“意林少年说”,整合旗下的少儿期刊内容制作成有声书在蜻蜓FM播放,总播放量达几百万次,影响较大。
另外一种是独立制作版权内容并把控发行渠道,将有声内容随文字内容带入市场[3]。也有许多少儿期刊尝试在微信上建设有声书平台,并发布有声书作品。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微信上打造了“小书童在线阅读学习平台”,发布自制的有声书作品受到许多小读者的喜爱。《小聪仔》在微信上创设了“宝宝电台”,将期刊中的内容转化为有声书,分为“听故事”“听儿歌”“学古诗”三个栏目,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收听,受到许多家长的欢迎。
但总体来看,少儿期刊参与有声书出版的程度比较低。目前,市场上尝试有声出版的少儿期刊不过十来家。可见,很多少儿期刊并不太重视有声书。而一些已经在探索有声书出版的少儿期刊,由于投入有限、缺乏推广等原因,制作的有声书质量不高,缺乏精品,带来的收益非常有限。
(二)有声书开发成本高
制作有声书包括购买版权、录制、后期和推广运营等。制作一本优秀的有声书所需要的成本,对中小型的少儿期刊社来说,还是比较高昂的。
从版权费用来说,目前,各大平台都在争相推出优秀的自制有声书作品,版权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以喜马拉雅FM为例,近年来用于购买版权的费用早已超过亿元。优秀作品的版权费用只会越来越高。从录制费用来看,国家专业播音员的收费一般在100元/每分钟以上,按200字/分钟的播音速度,一本10万字的图书,仅播音员的费用就需要10万元。如果邀请名人作为主播,那费用就更高。除此之外,有声书还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推广经营。如果少儿期刊自己开发有声书APP,还需要一个开发团队,设计、开发一个简单的APP,费用就需要6万—10万元,复杂一些的APP开发费用在10万—15万元。
目前,大部分的有声书是免费的。一本付费的有声书的平均价格为10元左右,价格并不高。然而,现在用户付费收听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除非是爆款,否则一本有声书往往很难通过这一渠道收回成本。鉴于这些因素,大部分少儿期刊组建专业的有声书出版团队难度比较大,有声书制作成本高昂,在盈利模式不甚明朗的情况下,要下决心投入大笔资金开发有声书是很难的。
二、少儿期刊发展有声书的策略
(一)寻求差异化定位,打造自身特色
少儿期刊要精确定位用户。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认为,少儿的年龄、社会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个人的发展也各不相同,因此,少儿媒体的定位必须以儿童的需求出发,考虑不同的儿童群体,特别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少儿对少儿广播电视的内容喜好也不同[4]。在我国,以0—12岁的孩子为阅读主体,根据儿童心智水平、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我们可将少儿阅读细分为0—3岁、4—6岁、7—8岁、9—10岁、11—12岁五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少儿的思维特点、内容偏好都是不一样的。比如,3—6岁的少儿在思维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在语言上则有浅显、口语化的特点,比较喜欢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内容;而7—11岁的少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好内容具体、情节生动的内容。因此,少儿期刊社制作少儿有声书,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用户定位,明确核心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特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少儿期刊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内容。在内容方面,少儿有声书又可分为儿童文学、少儿音乐、少儿国学、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和科普百科等门类,其中,儿童文学和少儿国学类最为热门。如今,有声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内容的同质化不可避免。在制作有声书时,少儿期刊要想突出重围,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色内容。比如,作文类少儿期刊可以利用自身内容优势,将期刊中的优秀小学生作文录制成有声书,打造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动物类科普期刊可以将期刊中的动物故事录制成有声书,占据科普百科类的市场。由于期刊定期出版,因而少儿期刊的优势在于自身有源源不断的文字内容,少儿期刊在制作有声书时,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专业内容优势,在这个基础上,细分少儿有声书内容市场,制作出具有特色的有声书。
(二)打造精品,树立品牌
在制作少儿有声书时,少儿期刊应该严把质量关,打造精品,树立品牌。在制作有声书时,许多机构都会在短时间内推出不同类型的有声书,希望打造类型丰富、品种繁多的有声书,然而实际结果很可能是没有哪一种书是非常受欢迎的。内容为王,不是海量的内容为王,而是优质的内容为王。在制作有声书时,少儿期刊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细分市场,选准一个点,然后打造精品,进而树立品牌,这样反而更容易成功。
打造精品有声书,首先应该对有声书的内容进行精挑细选,比如像《米小圈上学记》《格林童话》这样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被制作成有声书后大受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内容非常精彩,受到了广大少儿的喜爱。其次,打造有声书精品,有声书的制作也是关键的一环。在制作上,应该寻找最合适的播音员,坚持精耕细作,让播音员先理解内容,做好角色设定,再录制符合少儿收听习惯的作品;后期制作上要注重细节,加上合适的音乐和音效,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又不干扰听众的听觉重心。
现在许多机构邀请名人来录制有声书,借助明星效应来打造儿童品牌栏目。名人主播的加入,能够吸引用户,扩大自身影响力,加速用户对品牌的认知。2017年,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董浩,在喜马拉雅FM上推出《董浩叔叔读经典》节目,大受欢迎。原央视主持人王凯推出“凯叔讲故事”,以“凯叔”的形象为孩子们讲故事,不但火爆网络,更让“凯叔讲故事”成了一个著名的品牌。由此可以看出,名人主播在有声书传播过程中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对树立有声书品牌有着促进作用。
(三)創新有声书发行渠道
目前,我国的有声书发行以线上为主。线上发行是将有声书资源存储在云端,用户在线收听。这种方式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在电台、音乐、视频、阅读类APP都能找到有声书频道,不过大部分作品只在少数几个平台上投放,如此不利于有声书作品的广泛传播。少儿期刊应该根据有声书产品类型,尽可能多地在不同平台投放有声书,让更多的用户接触到适合自己的有声书产品。同时,少儿期刊可以尝试社群营销的模式,与少儿、亲子等相关的社群领袖或是相关的自媒体公众号建立合作关系,做到精准投放。
由于少儿期刊本身就有固定的读者群,这是少儿期刊的优势,因此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线下渠道。少儿期刊可以在纸质期刊上通过设定二维码等方式,附赠一定内容的有声书。目前,我国纸质书依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实行纸质期刊和有声书捆绑销售的策略,可以有效扩大受众对有声书的认可度。这种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于有声书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吸引潜在受众,将其转化为有声读物的现实受众[5]。除此之外,优质的有声书也会为纸质期刊带来良好的口碑,进而带动期刊的销售,实现双赢。
(四)增加交互功能,探索未来科技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少儿有声阅读的对话关系应该是多声部的:儿童—家长—原书作者—有声书创作者[6]。但是纵观现在的少儿有声书市场,大部分有声书只是以少儿为对象,少儿单方面接收,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互动,有声书阅读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
“工程师爸爸”李文华曾提出“机器人伴读”的设想。这种设想的关键在于人与机器的交互。有声阅读的下一个可能是交互阅读与人机阅读,即少儿收听有声书后,可以与机器对话交流,如少儿说上句机器说下句,这样的简单交互在许多英语学习软件中已有使用。在未来,交互、智能、陪伴可能将会是围绕少儿的几个关键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或许人工智能可以让孩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陪伴孩子,并和孩子进行交互。喜马拉雅FM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他们推出了全内容AI音响“小雅”,将内容和硬件结合了起来,让有声书一步步向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
少儿期刊开发有声书可以考虑加入声音仿拟技术,模拟动画片中、主持人或者父母亲人的声音与少儿进行对话,让少儿在虚拟的互动中感受“有温度的有声书”。此外,利用人工智能,将内容与智能硬件融合起来,构建起有声书陪伴式和沉浸式场景,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传播模式。
三、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单纯的纸质出版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对于少儿期刊多元化经营的要求,而开发市场潜力巨大的少儿有声书是少儿期刊融合发展的一条有效思路。然而,处于有声书上游的少儿期刊却参与不够,面临重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少儿期刊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借助新技术,打造品牌,勇于探索和实践,这样才能在新兴的有声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艾媒报告. 2018—2019中国有声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EB/OL].(2019-01-23)[2020-11-20].https://www.iimedia.cn/c400/63471.html.
[2]蒋娟,吴燕.出版业形态的有益补充—中国有声书发展研究[J].中国编辑,2017(10):26-31.
[3]朱小妮.数字化背景下儿童有声阅读的产业图谱[J].出版广角,2017(10):12-15.
[4]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孙凡红.全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市场策略探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6.
[6]王莹.从“我—它”到“我—你”—移动互联网时代儿童有声阅读的“对话”之思[J].出版发行研究,2018(09):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