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铭
针对于田径训练教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田径训练兴趣。由于小学生心理年龄较小,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田径训练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体能,同时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从长远角度考虑,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体育意志,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当中取得不断的进步。
1 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的制定相关的训练计划。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所具备的体育特质不同,教师需要不断的拟定教学方案,并在实践训练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方案进行及时的优化与调整,使其变成适合学生的体育特长发展的优秀教学方案。针对于学生而言,有的学生天生爆发力十分强,而有的学生耐力十分好,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突出学生的最大优势为前提,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专业程度。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教育,激励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基本身体活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完成3.50米的快速跑,并设定一定的考核项目。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锻炼学生的爆发力以及持久力,同时让学生顺利完成考核。这其中就涉及到教师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排除一切训练阻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训练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學中加入一定的趣味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如:“学生们可以模仿哪些小动物的走路姿势?”在教师提问后,学生会展开想象力以及模仿力,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相关走路姿势的模仿,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试着协调身体的平衡力,同时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有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3.50米考核项目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体育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2 综合运用多样化训练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质特征是不同的,他们擅长的体育项目也是各有千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兼顾学业,还要进行相关的田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会给学生心里造成一定的压力感。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将田径训练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田径训练热情,促使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也能得到身心的放松,并收获成功的喜悦。作为田径训练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业与体育运动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将二者进行有效协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此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田径训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田径训练内容中。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民族民间体育竹竿舞》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视频直观的为学生呈现竹竿舞的表演形式。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的了解以及认知,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精神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情感。当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触民间体育竹竿舞时,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于当下的田径体育训练教学过程,由于大部分教师不重视体育运动训练,导致了田径体育运动训练内容流于表面形式。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改变这一趋势。通过尝试多样化的体育训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体育运动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完善学生的体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在“竹竿舞”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还可以将学生按照体质能力分为不同的小组,并确保每组实力相当,然后组织小组内的竹竿舞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对身体的柔韧度也有了更好的把控,有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田径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特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向学生宣传安全意识,促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牢记安全第一的理念。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资源创建和谐愉悦的田径训练氛围,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掌握相关的田径训练体育技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海源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