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健石
摘要:《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是中职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三教改革”背景下,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愈加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创新能力為方向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实现高素质中职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从积极课堂教学理念出发,结合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特点以及积极课堂教学理念理论内涵,尝试从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教学氛围营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课堂教学理念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Abstract: "Machining Technology" course is the core cours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machining technology cour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ear.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s made some progress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direction.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izing the long-term goal of high-quality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pace for progress.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positive concept of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urse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positive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y connotation, try from the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ctive teaching ambience of three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positive concep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machining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strategy.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加工技术;积极课堂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machining technology;active classroom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1-0250-02
1 依据积极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依据积极课堂教学理念,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入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
首先,教师要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紧贴实际,教师不应该仅仅按照课本内容来规划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从现行最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以及相关理论发展现状角度,及时了解现下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发展现状,结合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能够了解到的实例来向学生讲解一些具有明显实际应用价值的先进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者先进的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对自己未来职业就业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应该从教学方式上,改变固有的灌输式授课方式,积极采用小组学习、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模式来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的理论讲授教学与实践训练教学的比例,能够有机整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部分。在理论讲授过程中能够适时的穿插一些实践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当学生出现实践操作困境时,尝试从理论知识的梳理与巩固角度,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像这样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能够使原有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也能是实践训练教学任务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编制某个连杆工艺流程、计算车床主轴的切削用量时,学生既使完成了理论计算,但也无法直接通过验算验证结果,这时就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普通汽车产品实物,如以哈飞汽车发动机变速箱齿轮轴作为实践课题,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编制过程与车床主轴切削计算结果应用在实际项目上,自己尝试编制工艺流程卡,并与最终工厂实际生产时的工艺流程卡进行比较,印证自己的课堂学习训练成果。
最后,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的个性化设计角度,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完善的学情分析,将学生按照学习程度及学习能力划分优劣,然后针对学困生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师生问答开始,逐渐帮助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學习任务,独立解决实践操作问题,通过先易后难的策略,逐渐帮助学困生重新梳理学习信心。例如在车削加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就可以依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设计分等级的实训学习目标。
高级:熟练掌握车削加工流程、特点和工艺图,熟悉车床种类、组成部分及其具体功用。能够运用车床刻度盘调试计算切削用量;
中级:了解车削加工基本工艺流程,了解车床类型和型号的具体含义,掌握切削用量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车床传动系统运作形式和基本原理,会使用刻度盘;
低级:能够基本看懂车床工艺图,了解车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用。熟悉车削车床的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养方法,了解车床刻度盘的使用方法。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次分别向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演示车削工艺操作流程,讲解工艺图的看法和车床基本组成部分及功用,并通过师生问答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部分学习情况。然后在学生实践期间依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方向的实践指导。
2 依托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不断完善,给了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更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可以依据信息化教学工具,设计形式更加新颖的教学材料,辅助学生理解相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同时辅助教师更加生动地向学生传授机械加工技术实践操作经验。例如SolidWorks是目前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的三维建模软件。学生可以在任何一台学校电脑上下载并按照该软件,并借助于该软件完成一些实体建模和装配工艺的训练,教师也能借助于该软件向学生更直观的演示机床模具夹具的实体建模过程。学生也能通过该工具录入参数,印证模具参数调整与最终模具形象之间的关系,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像的不同于区别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该教学工具向学生布置一些更具实践意义的简单机床夹具设计任务,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机械装置设计思路。再例如,利用VR技术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教学。从机械部件最初的设计阶段,到零件的加工流程,再到最终的装配过程,都可以采用VR教学的模式将机械三维模型设计过程、机械零部件制造过程、以及最终的机械产品装配过程采用UI文字图片加三维VR动画的形式设计VR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将机械模型设计的知识要点,以UI文字的形式附加在三维模型上,实现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学生也可以借助于虚拟现实动画演示,更加直观的感受机械零件加工的工作原理。
3 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课堂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克服自主学习困境。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先用该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一步一步地转移到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自然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并通过问题向学生明确传达课堂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在学生实践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理论知识点,回忆机械加工生产演示视频教学材料的情景,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努力解决问题的良好实践操作习惯。
例如在卧式车床的基本操作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互动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卧式车床操作注意事项:
①找正攻坚时,只能用手板动卡盘或开最低速找正,不能开高速找正。②技工偏重工件时,可以采用手动转动卡盘调试检查的方式,确认配重,夹具紧固牢靠以后,再开始加工操作。③用尾座装钻头钻孔时,切记不能使用杠杆转动手轮进刀。④车刀安装时,不宜伸出过长,车刀垫片要平整,垫片宽度也要与车刀底面宽度保持一致。⑤不能用反车的方式来制动主轴回转。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先依据之前的相关车床加工基础知识积累,经过自己思考以后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矫正补充学生的回答,加深学生对卧式车床操作注意事项的记忆。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班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师生互动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偏好,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打篮球、踢足球、郊游)的方式,拉近师生关系,与学生发展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通过一些与学生课外相处过程中留下的共同记忆,寻找共同话题,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4 合理应用积极课堂的优势
大家经常说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做“苦役”,缺乏兴趣,就缺少智慧以及灵感。积极课堂采取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对同学们的认知主体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以往的教学期间从内容、方法以及策略到教学步骤均是通过老师事先安排好,同学们只是被动参与。例如,教师在普通教室当中《车工工艺学<车床与车削运动>》的时候,每一次上课的时候都有几名同学缺席,部分学生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然而在积极课堂上课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播放车床加工过程,显示车削运动以及工件当中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各种图片予以教学,形象生动的画面,在解说的时候采取言简意赅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的好很多,采取积极课堂以后没有学生出现缺勤情况,同时听课与往常也要认真很多,通过积极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智能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 结论
积极课堂教学理念的重点在于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认为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师生互动方式完善三个方面,结合《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特点,营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理论知识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时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己解决实践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也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生红.“三教改革”背景下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170-171.
[2]梁兴群.有效创新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湖北农机化,2020(09):91-92.
[3]贾晓东.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分析与实践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64-165.
[4]黎勇基.信息化背景下机械加工类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0(06):94-95.
[5]虎小雅.有效创新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9(21):64.
[6]李超.浅析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趋势[J].魅力中国,2021(5):35-36.
[7]黄蓓.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1):52-53,56.
[8]李华龙.机械螺纹类零件的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探讨[J].时代汽车,2021(3):138-139.
[9]孙丽丽,康维.浅析机械加工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