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君
【摘要】新课改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唯有有效渗透,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符合社会整体发展需求。因此,本文以课程思政在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保证思政知识走入学生实际学习与地理知识有效融合,从而在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同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引言:地理教学研究主要对象是自然界物质及实际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积累并掌握不少感性认识,建立众多图式后续顺利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也就是说,在接触地理知识前期,学生已经形成了前学科基础概念,且高中地理知识主要以自然为基础,直观性较强,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关系,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所以要充分借助各种有利条件,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渗透,确保学生能够发现更多新奇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地理学习的直接动机。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
高中时期,学生已具备良好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加上地理是门特殊学科,在此阶段只有合理化渗透教育思政,才能够保证教学观念更加根深蒂固,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不断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1.突出学生个人价值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实现三维目标价值观教育观念,注重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倾向,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取更多基本技能,从而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地理教学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有效渗透教育思政,引导学生探讨价值观问题,从而确保学生个体不断形成良好价值观念。
2.突出社会价值
思政教育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是思想宣传的有力手段,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中能够实现个体价值,才能够得到认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教育思政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强化学生对国情的认识。
二、高中地理教学渗透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
1.结合事物发展规律,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湘教版必修二中,在讲授到人口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通过区域环境承受力,人口容量介绍,激发学生思考。如果人口超出地球,承载量后将会引发哪些问题?确保学生知道事物发展存在自身的利益,人类只有有效顺应其规律,才能够更好进展,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并且学习城镇化出现问题时,引领学生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过于干涉,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超出限度,将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大气污染,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因此,要在发挥人类积极性的同时,重视自然发展规律,否则将会殃及自己。
2.确保与人类社会共生存
在讲授自然灾害中出现的洪涝、干旱以及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时要引领学生有效挖掘,引发各种灾害的影响因素,意识到自然灾害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例如干旱会导致火灾发生,使得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病虫害爆发、引发各种潜在事故[2]。教师要借助种种安全事故,引发学生反思人类存在的各种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学生树立人口环境,自然顺应自然,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路线。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学习海水运动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将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域会导致污染物扩散,从而使得进化速度不断增强。扩大污染范围的影响引入到课堂中,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事物之间联系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与此同时,将蝴蝶效应有效引入其中,细微变化会导致整件事情发生变化,引发学生有效思考。日常生活中,细小举动将会导致后期酿成大的错误。例如在大平洋西岸,由于人类的不重视产生系列生活垃圾,将会顺着洋流飘向大洋东岸,导致整个大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从而使得沿岸国家出现环境问题[3]。使学生意识到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共享同片蓝天,要注重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保护地球是每个人应承担的主要责任。相信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地球共生存。
4.积极发扬优良传统文化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水相关知识内容,是要确保学生意识到水是生命的基础,淡水资源是生存之源,地球上97%的水都来自海洋,只有3%的淡水,大部分是冰川水,人类能够使用的水十分少,因此要引领学生节约用水,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信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领,能够保证学生掌握良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以身作则,从点滴做起,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发挥优良传统美德的同时,推动国家更好的进展。使学生能够在地理学科知识中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领域得以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渗透,满足新课改发展需求,保证思政知识进入学生眼球和实际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时,注重塑造三观,激发学生主动性,引领学生学会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构建社会共同体的同时,增强其爱国情感,肩负伟大职责,以身作则,发挥优良传统,提升地理学科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李云帅,李晓东,郎赟超,郝倩,徐延平,赵剑博.课程思政在地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以天津大学地理科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1,7(14):162-165.
[2]王哲呈,方琦,顾松明.课程思政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以制度自信与地理教学融合为例[J].地理教育,2021(05):51-53.
[3]马力哈巴.“课程思政”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中學地理教学参考,2020(S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