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娅 吕海滨
摘要:一定的教育方法是围绕相应的教育内容展开的,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西周与先秦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法。对两个时期的教育方法进行梳理,发现其共同点,同时对不同点进行比较,发现其先秦时期的教育方法对新时代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周;先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一、西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自我省察
周公认为“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在周公看来,由于心的作用,我们可以在以念之间转变为圣人,也可以在一念之间使人发狂,这主要是由于心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他要求其下的诸侯们要做到“康乃心,顾乃德”,认为我们的心与我们的品德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尽心了才会有品德。周初统治者已经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贵族子弟的自我修养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乐德”是西周时期贵族子弟在进行道德修养的时候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倡用自我省察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希望人们在道德修养的时候注重内在的精神力量,注重自我监督。同时,周公在告诫官员的时候,认为“中德”是对官员们进行德性检验的标准,要求他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自省,也就是要时刻做到自我批评,从而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情景熏陶
西周時期,为了思政教育能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特别强调该方法,以期接受学生能在逼真的情景中学到知识。该时期,这一方法主要是运用到礼仪知识的学习,比如,学校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举办一些礼仪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特制的典礼,总结出其中的知识点这些典礼主要包括向老师行跪拜之礼、骑射以及观看一些舞蹈等。这些典礼的举办在主办方上并无特定要求,可能是学校,也有可能是政府,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与学生们的日常学习有关,主要是让学生在这样浓厚的氛围中体验礼仪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知识点。情景熏陶在教学中起到直接体验的作用,在教学中,设定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情景,可以很好促进教学。
二、先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学思并重
在儒家看来,在个人品德的修养过程中,学习占据重要的位置。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在孔子这样圣人的眼里,学习是后天的行为习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要想有较高的素养,必须要学习,因而,孔子说“学而不厌”。告诫我们,学习是一个长期输入的过程,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孟子与荀子也非常重视学习,孟子说“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认为只有学习才能使人们明白伦理道德。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学习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注重思考,学习与思考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只有将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在道德修为上有所成就。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也就是说学习就像追求一个目标一样,学到了一些知识,又感觉失去了很多。因而,孔子告诫人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人民,学习后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如果只学习没有做到思考,那么很容易受到蒙骗,但是只思考而不去主动的学习,那么也会使其产生一些疑惑。从该处就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两者都重要,只有将两者的关系处理好,才能使人的学习有所收获。“学”与“思”都是针对个人而言的,这主要是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的是内在精神品质的作用,外界环境无法参与的。
(二)身教示范
在孔子的眼中,如果言教与身教必须选其一,那么身教比言教要重要得多。孔子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强调身教,其观点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孔子劝导统治者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要求统治者要懂的身教的重要性,要以自己的行为习惯作为臣民学习的榜样,只有自己行为习惯良好,不用对他人严加管教,便可以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从而达到道德品质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懂得礼数,那么老百姓就会很尊敬您,如果兼具仁义、诚信等优良品德,那么四海的人都会追随你。孟子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厚言不如厚行,厚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能促进道德教化的。荀子具体到教师身上,认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教师在后天示范之下形成的,因而,倡导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
三、两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
(一)西周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
西周的教育方法中虽然也讲到了学生要自已思考,自我反省自己的不足,同时还强调环境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西周的教育方法中还强调威逼诱导,将所有的东西都定义为上天的旨意,教导人们要遵从上天的意思,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可见,这是一种惩罚的教育方式,这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同时还缺乏科学性。西周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强硬的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没有考虑到人们的意愿,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只强调“礼仪”,并没有注意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短期来看。也许会起到相应的作用,但是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这阻碍了人们思想的发展,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无益的。
(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化。
首先注重个性的解放,先秦时期的教育家们认为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在具体了解学生的性格之上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子啊这一点上,孔子表现得更为突出,孔子针对其不同的学生进行了不同的教育,这样,学生也能做到取长补短;其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秦时期的教学已成一个体系,教育家们将教学与学生的修养以及政治的发展连为一体,并且孔子还提倡对平民的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同时,教育家们还积极的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样将所学的知识点在社会中接受检验;最后,强调教化与修身相结合。先秦时期,在政治上,倡导统治者要有德行,不要只采取法律等强硬的手段来管理臣民,要求通过自己的德行来教化他们。同时,在教导普通老百姓上,倡导人们要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成为“圣人”。这样的人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要做到心里的想法与实际的行动要相一致。人们只有通过外在了教导与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才能真正的成为“圣人”。
参考文献
[1]田雅,唐梦霞.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J].学理论,2019(04):164-166.
[2]梁知.《论语》注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01.
[3]卢有志.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姓名:张红娅(1993—)性别:女民族:汉族籍 贯:贵州遵义,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吕海滨(1976-),男,汉族,河南周口,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5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