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黔宁
【摘要】当下的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为此,教师在中考复习中,就要把核心素养和中考历史教学有机融合,这样才能稳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复习方向;分析能力;时空的能力
中考的历史复习,教师要能够把握当下国家考试的目标和人才选拔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把核心素养和中考历史的教学有效整合。我在复习中,把教材的内容灵活设计,让学生强化训练,特别是在宏观上较好地把握历史和唯物史观渗透。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是通过构建时空,以史料为载体,逐步让学生掌握一些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的史实进行理解和判断,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把握中考复习的导向
在中考的历史复习中,我扣住唯物史观,因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观是很多学科的灵魂,更是核心素养形成的理论保证。在复习中,学生只有正确地运用唯物历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历史。
历史纵横几千年,让学生如何看到这几千年的人和事,只有让学生把握复习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才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其实历史就是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科学历史和发展的规律。传统历史的复习中学生对这些思想的把握较模糊,很多的时候只是想着如何把这道题目解答出来,至于涉及到思想,学生真正没有通透,这样也给学生历史的学习带来困难。很多教师在中考历史复习中,仅仅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地在唯物史观思想引导下,与时俱进。这样学生就不能真正落实学科的素养,不能科学地掌握方法和规律,更不能有效地把握中考的方向。因此,在中考复习中,教师要能在唯物历史观的引导下,不断地让学生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不仅能获得历史的知识,更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就帮助学生把初中阶段学习的历史连线,让学生能够清楚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线索,能够有效地把握特征,让学生能够关注单元的目录,有效突出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在我的课堂上,一般都是对上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梳理,再进行提问,再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明白这节复习的知识轮廓,让学生能够把握我的上课思路,即先整体后局部,然后再精讲。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世界近代史其实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我在引导学生概括时,忽略一些细节的内容。如什么条约,什么事件的意义,因为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很少出现这样具体的时间,学生在这个过程只要能够基本记住在某个时间段发生什么事就可以了。这一遍主要是理顺教材的脉络,让学生能够明白讲了什么,有什么规律或者顺序,然后再让学生精读,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材料和图片文字都让学生能够记忆出来,复习这章的内容,就要能够结合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当然这些习题的选择要结合核心素养的方向进行有效的评价,特别是历年来中考试卷中有代表性的试题,让学生反复体会,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中考的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构建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主要因素即是时空观念。历史的学习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和空间的观念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说到历史,不论学没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是什么发生的,在这个事件中涉及到哪些人,这个时间段中好涉及到哪些事,同时世界还有什么事件发生的等,这样就能构建时空觀念,来解决历史的问题。例如在初三复习中,我讲到了中国古代史的制度创新,这部分的内容就要涉及到一些中央集权制度,这个时候,学生就要能建构历史的时空观念。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其具体的内容很多,我在复习中反复强调一些重点的事件,让学生能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个清晰的思路,几个朝代记住了,就能把中国的古代史串起来,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找到问题的有效点,就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提高分析能力
学习历史的重要的方法就是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进行辨析,并且学生能够借用可信的材料,努力重现历史的真实性。
例如在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在讲打破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时,问了让学生能够较明晰这部分的内容,我借助于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材料: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学生通过这些材料的分析,就能很快的找到九一八事件的原因,这样学生在这样的史料面前,知道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总之,在当下的历史教师,不能仅仅当个教书匠,要能更新理念,把中考和核心素养有效整合,这样就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国家情怀,这样就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蔚,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探究——以《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8(05).
[2]朱世光,核心素养立意,历史价值引领——新高考历史(浙江卷)评析及教学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17(16).
[3]卢德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的素养感悟[J],魅力中国,2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