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晴
摘要: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创新改革带来重大机遇,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和内部的运转。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了解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预算绩效管理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十分紧密,两者有着趋同性的目标,都是为了行政事业单位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在多种经济活动中,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经济活动运行的效果。因此,需要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够真正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的关系
第一点,预算作为一种具有较大风险且环节较多,相对复杂的经济管理活动,任何一项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务必要对其进行内部控制来减少风险的产生,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点,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彼此之间有着管理内容的关联性,预算绩效管理的是为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对预算资金进行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并对结果应用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过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可以指明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进一步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使内部控制建设更加全面。而内部控制在制度设计、执行监督等方面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落在实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确保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趋同性和一致性[2]。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困境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仍然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点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不足,内部相关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的认知不够明确。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误以为风险防范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应用才会有效,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种非营利性且具有公益性质的单位,无需进行风险管理。认知的偏差会导致内部风险识别不清,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象以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规避为主,因此预算绩效管理也属于内部控制的范围,但是仍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将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处于单独存在甚至完全对立的状态,彼此之间的关系被割裂,无法发挥互相促进的效果。此外,由于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工作仅停留在表面,过度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完成,忽视了内部管理,也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持续有效的发展[3]。
第二点是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预算绩效管理,缺少风险防范机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缺少市场经济发展下对于一些风险进行合理规避的意识和防范手段,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出风险防范的作用[4]。这使部分财政资金项目开展的事后绩效评价很难处于主动的状态,也很难实现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更难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更是阻碍了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效果。
第三点是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彼此之间脱节。目前,中国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也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成熟的绩效评价理论和方式方法,应用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匹配度不高,严重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设计不够明确,缺少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很难真正的落实绩效评价制度,导致预算绩效管理中相关风险很难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宣传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宣传是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之一,通过上述分析得知,仍有许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认知不足,会出现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彼此之间脱节的情况,也难以发挥出彼此之间相互结合的最大价值。针对这些情况,需要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力度方面入手,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管理者认知的转变来带动更多基层员工深刻认识到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对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和管理要点进行宣讲,进一步加大普及力度,提高更多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促使其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制定科学的宣传、培训方案来加强宣传培训的效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促使培训目标可以顺利实现。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也需要有所提升,实现培训全覆盖,在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同时,要求其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并统筹规划资源科学设计方案。明确内部控制并非是另起炉灶,而是穿针引线,将更多内部控制理念融合到预算绩效管理中。
(二)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是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又一有效策略,风险控制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越好越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虽然不同于企业一样以营利为目的,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种公益性组织关乎广大群众的利益,也需要将风险控制贯穿于预算绩效管理始终,改变重分配、轻过程、轻产出的做法,适当地加大预算执行环节管理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点,要时刻了解经济活动中的各项支出投入使用情况,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于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定期汇总分析。要建立执行通报制度,结合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的绩效情况,通过定期通报,实现内部信息有效沟通,发挥出绩效管理中激励约束的作用。第二点,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设计开发满足预算绩效管理需求的若干子系统,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追踪管理以及绩效监督评价报告提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用,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预算绩效管理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第三点,要采取必要措施,对于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偏离于绩效管理的目标的情况要尽快纠正,加强对预算执行中一些预算调整事项的审核,并严格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确保预算执行不会脱离轨道,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执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要想从根源上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还需要了解以往的风险类型,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对于若干风险进行逐层分类,并分成相关的级别,从高到低这一顺序逐一排列,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通过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察觉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第一时间做出防范策略,将风险控制在萌芽。
(三)将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相结合
实施过程中,对存在的外部和内部风险要具备更加充分、全面的认知,才能够逐步完善绩效评价,制定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绩效评价方法和手段,增加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项目进行过程中還需要对采购、合同等影响预算绩效的内部控制关键点加以严格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全面分析绩效评价结果,通过绩效评价进一步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行政事业单位若想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又好又快的发展,务必要加强宣传力度,并且注重风险控制工作,还要将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相结合,才能够使得预算绩效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斌.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会计研究,1999(11):20-24.
[2]何瑛.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2):55-58.
[3]葛洪朋,韩珺,王云霞.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以高校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4(11):66-68.
[4]程平,李雪燃.数据视角下基于财务云平台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以重庆海事局为例[J].财会月刊,2017(23):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