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0 06:56:44柴国斌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途径核心素养

柴国斌

摘要:在创新改革教育的新模式下,教师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内容,教师从单纯的教提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也从单纯的学知识,转变为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形成,注重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便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师重点关注和探讨的教学问题,为此,本文将从分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两方面,探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应用于实践,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仍是让学生通过知识原理的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各项能力的培养和自身能力的发展。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将地理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归整,让学生可以终身受益,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授要突出地理知识的个性化和内容的创新性,逐渐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更要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地理知识的不断探究,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意义

例如,在研究“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的内容的过程中,居住在城市的学生缺乏接触农村的机会,因此对农业区的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详尽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农业地域的场景,使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具体情况有直观、明确的认识,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解释,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低沉,学生参与度不高。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和其他有趣的活动,教师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总体水平,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思想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响应我国现代教育政策的号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自身的教学素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象,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上,而不是注重单方面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二)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会灵活运用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城市化”这一概念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深圳的对比图,然后再为学生播放与改革开放后深圳变化有关的视频,并在视频结束后为学生提供一组与深圳人口、用地以及产业产值的对比数据,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分析“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最后,再组织学生画一幅表现“城市化”的地理简图。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便能够加深对“城市化”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图文转化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教学要联系实际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带领下,核心素养构建了教师高层次的教学思维,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匪浅。增加学生对核心素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学习城市化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以两个城市人口数量对比引出城市化概念,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懂得了影响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师也可以通过“舌尖上的中国”内容的引入,让学生看到某一區域地理文化、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并深化知识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四)开展兴趣地理教学专栏,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知识有效的输出,教师需找到学生的共性问题,抓住重点,利用网络科技手段进行地理知识专栏的构建。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地理现象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在兴趣的带领下,地理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对地理原理和相关概念的探究过程,也成为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加入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微课引入法、表扬激励法等,培养情感连接,让学生懂得地理知识与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

(五)关注周围的地理热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

在讲大气污染时,地理老师可以问学生:我们周围是否有环境污染?请举出例子说明。根据他们所看到的,学生列出可能导致空气污染的污染示例,例如,燃煤发电站,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不标准排放。然后,老师使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因酸雨而枯萎的树木的图片。学生看完后,地理老师可以提问:什么是大气污染?有哪些危害?学生们讨论和查阅资料得出正常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的界定。在讨论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扩大思维范围,有效地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重心放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地创建地理问题情境,并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地理的独特魅力,进而促进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奔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J]. 当代教研论丛, 2020, 000(001):P.91-91.

[2] 戴文斌, 朱翔, 胡茂永. 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J]. 地理教学, 2019, 000(003):42-45.

[3] 常雪莉.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研究[J]. 文理导航, 2020(4):77-78.

山西省运城夏县中学 044400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途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15:58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8:35:26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1:35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