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2021-09-10 07:22陈海兵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新时代

摘要:改革进程加速,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越发丰富,为实现中国梦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及应对国际挑战,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创新进行阐述,分析教育方式创新的意义与必要性,希望对高校教育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创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传承而来的重要精神基因与中华文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及各民族积极应对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事政治的整合,促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加速创新,以确保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实现中国梦的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持续深入进程中,在此期间更需加强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对高校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国内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广大青年学子更应当加强凝聚力与社会责任感,不断强化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为实现中国梦不付出一腔热血与不懈努力。

2.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与历久弥新,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奋斗篇章,推动着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当注重民族精神的传播与弘扬,尤其是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作为中华儿女更应当勇敢斗争与不怕困难,积极投身到新中国建设中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任何时候的民族精神都不能忘与丢弃,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下,应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文化魅力的感悟及传统道德的继承、爱国主义精神的践行。一个国家唯有具备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稳中求进。因此,应当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其时刻牢记初心与使命,自觉判断与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积极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1]。

二、当代高校开展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1.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当代的实现路径

一直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尤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仅是我们的中国梦,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鲜明的主题,其所展现的是社会各界所有人的共同的心愿,更是当代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主题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丰富,积极为世界进步呈现中国智慧,不断提高在民族之林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与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从以往的闭关锁国逐步向改革开放的局面迈进,并推动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与强起来的趋势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作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提高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其不仅仅能够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同时也是我国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最根本的政治宣言。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抬头昂首,不断朝着实现中国梦的方向前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应当更有能力与信心的实现这一目标。围绕实现中国梦的主题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更利于推动大学生群体继续努力奋斗。

2.明确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三项统一

在新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其不仅仅要包括爱国,要包括爱社会主义,相信我们的道路,相信我们的路线以及爱党、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体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和价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速,对爱国主义的期待与要求更高,而坚持实现爱社会主义与爱国及爱党的统一,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前提。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分支,始终围绕着实现人民幸福与民族富强而发展。社会主义与党及祖国的命运密不可分,唯有坚持爱社会主义与爱国及爱党的统一,才能赋予爱国主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要求高校大学生深刻把握这一统一,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深入了解愛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与内涵,并为实现这一统一而付出不懈奋斗。

3.明确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之间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多民族融合发展而来。新时代的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还需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由各民族加强合作共赢和相互尊重。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需要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稳定和谐的环境。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弘扬爱国主义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着力点与落脚点[2]。

三、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对策

1.改善当下的校园环境

高校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熏陶与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因此,应当在学校里积极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学生的爱国信念内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属于隐性教育,需设计出富有教育效果的校园环境,一是将爱国主义渗透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利用雕塑景观与楼名设计及宣传栏等环境设施,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二是在校风与校训中宣扬和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在校训中融入爱国等字眼,要求学生发扬胡杨林与老西藏等民族特色精神,激发学生艰苦奋斗与热爱祖国和勤于读书等意识。三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利用微博与微信等新媒体,或是微课与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在红色网站与红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红色教育素材,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四是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调整校园文化活动,改变以往活动重视娱乐而忽视思想引领的现象。利用主题班会与开学典礼及毕业典礼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注重活动与民族团结教育等教育的整合,以达到理想的文化育人效果。

2.针对教育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完善

思政课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政课教学中,首先,通过国情教育。国情体现在国家的政治与科技及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国情在不同阶段发展出来的变化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国情教育,能够让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的认识国家各方面发展情况。唯有在了解国家改革的不易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等情况,才能在其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是志士仁人与群众为救亡图存的奋斗史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等素材。改革开放进程加速,顺应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运而生,我国开始步入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进程复杂繁琐,但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外汇储备逐年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价值不能忽视。大学生对国情片面认识,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信心,会直接受负面信息的干扰。因此,还需加大国情教育的力度,不断坚定其爱国主义信念,强化其为实现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通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所展现的文化极为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的文明可谓是尤为悠久。我国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在如此多的历史文化中,其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智慧内核,是所有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基因,更是当前中华民族想要发展壮大的最为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历史文化延续至今,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内核,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系、完善历史教育可谓是其不可忽略的分支之一。通过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历史中进行经验总结与教训积累,了解中国发展的方向,找到并且解决曾经存在的问题。了解中国历史是中国精神发展的动力,而大学生出现的崇洋媚外等思想行为,也是中国历史认识不到位与历史教育不足的直接体现,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历史观。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孕育而生,教育领域应当积极承担向学生讲述传统文化与传递文化自信和培育民族认同等义务,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大量的爱国主义文化传承及历史典故,先辈们的爱国故事,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与激励大学生志存高远的精神引导,促使其积极践行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事业中书写人生华章。因此,当代大学生更应当积极学习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深入感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3]。

最后,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也是当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时也能够增强爱国主义认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获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是一种宏观、抽象的朴素认同。改革开放40年以来,无论是经济或是社会建设,中国都以一种稳步持续增长的状态前进,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尤为明显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同样给予了高度的认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到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就。需要帮助当前大学生充分的认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并且产生非常强的心理归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时间线索进行分析,综合展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变化与中国的成就,在他们的眼前,渐渐的拉开自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所形成的独特画卷,回顾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历尽艰辛的历程。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中国历史、感受到中国在当前能够形成独特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背后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大学生也会充分的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带来的优越性,这一种认可能够提高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归宿感,并且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归属感,通过不断的努力帮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身份所形成的认同感。大学生也会以身边的发展变化来映射中国国家的理论和政策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所有大学生针对生命的成长历程进行回顾,有利于增大大学生对整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归属感,而当前大学生也高度关注自己身边的变化,特别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家庭面貌的变化、惠民政策的落实等等。由于大学生是来自于我国各个不同地区,其政策落实也有所区别,将这些有关家乡的政策点点滴滴落实到实处,并且家乡呈现点点滴滴的变化时,就会引发起所有大学生内心深处浓浓的乡愁,家乡的点滴进步发展,也会让大学生感受到亲切和温暖。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充分的利用这一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知社会发展的进步,了解社会的改变,进而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以及其理论的优越性,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份认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质量,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内容的丰富时,也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即将中国的当代发展方向与其他的国家进行横向对比,才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切实的体会到中国在一次又一次的前进中,中国不断的从世界舞台边缘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一种独特的、属于老一辈的民族气派,更能够激发所有大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切身实际的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自我发展,对于社会建设带来的正面影响,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大学生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感受中国的变化,增进爱国主义情怀。

3.丰富教育载体

首先,当代大学生有思维活跃与文化素质高等特征,在认知水平与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教育方式的滞后性与不适用等特征逐步突出,導致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尽理想。作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与教训积累,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借鉴先进的优秀经验,引入国外先进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人物访谈和专题报告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持续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工作,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地位,实现教育工作的常态化与系统性。其次,积极展开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基地,了解先辈们的浴血奋斗的艰辛历程,让学生倍感珍惜当下的和谐稳定社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探寻井冈山精神与延安精神等民族特色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最后,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实现线上下教育的整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网络媒体作用的发挥,巩固线上教育阵地。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与学习方式逐渐发生转变,深入推进互联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对爱国主义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注重新媒体元素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整合,在网络平台上推送学生能够理解与接受的时尚语言,利用图案与视频等信息载体的方式,促使抽象化的教育内容更加直观化与具体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者,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敢于与网络不良言论正面交锋,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权与网络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不断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智能化与网络化及信息化,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质量持续改进。

总结:

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提高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丰富,教育工作展开复杂繁琐,还需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在教育方式与内容及载体等方面加强创新,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任礼姝.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创新的困境与化解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2):42-45.

[2]徐晶.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研究[J].法制博览,2020(10):243-244.

[3]于小雷,李习文.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3):36-38.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艺术类高校美育路上的思政课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9SK044。

作者简介:陈海兵,197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水彩。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新时代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