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梦吉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谋取利益,通过不法手段粉饰企业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进行投资,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文章对上市公司常用的造假手段进行分析,剖析财务造假背后的原因,进而针对如何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贡獻一份力量。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资本市场
近些年来,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上市公司被曝出财务造假的新闻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从2001年的银广夏事件到2020年的瑞幸咖啡事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造假手段花样翻新,令人咋舌。因此,分析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探寻财务造假背后的原因,避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一)收入造假
收入造假是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操作。
1.不合理确认收入
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当企业的销售满足收入的基本条件时,才允许确认收入,不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则不允许确认收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延迟纳税或平衡利润,会改变收入的原有确认时间。2018年,青岛市恒顺众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遭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原因之一是其将客户实际验收时间为2015年的设备销售合同,提前至2014年确认收入,而合同所涉及的设备在2014年底依然在恒顺众昇,违反了会计准则的规定。
2.伪造交易
伪造交易主要指上市公司通过虚构客户、虚构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伪造不存在的交易事项。2014年,太化股份利用此手段,虚增7亿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扭亏为盈,甚至超出预期测算近5倍。
3.滥用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产、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通过关联方交易能够减轻交易双方的成本负担,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但有的上市公司却不合理利用关联交易,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2009年年报对比,紫鑫药业2010年可谓是业绩暴增,主要原因是与上下游大客户的业务往来。公司营业收入前5名客户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2.3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三分之一。而且这些上下游客户与紫鑫药业存在着关联关系,但这些并未在紫鑫药业的年报中充分披露。经调查,紫鑫药业是通过八家壳公司组成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内部循环交易链条,以此达到虚增企业收入的目的。
(二)资产造假
1.计提存货减值准备
本着谨慎性原则,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但没想到却为上市公司资产造假提供了方便。2018年,康美药业被爆出近300亿元的货币资金“不翼而飞”了。2018年康美药业的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说明,由于公司核算错误,将本应计入应收账款、存货、在建工程的金额误计入货币资金,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但经相关部门查明,这笔巨额货币资金属于财务造假。2021年,康美药业对外披露2020年净利润亏损的原因是由于存货资产管理不善导致计提减值准备金额高达203亿元。事实上是之前虚增的299亿元的货币资金大部分转为存货,然后再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将多出来的钱通过减值“洗掉”。
2.虚增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企业财务造假经常采用的科目,完工转入固定资产后可以通过计提折旧、减值等操作使造假不被发现。2012年,万福生科的在建工程增加额达8000多万元,但却是在发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出只有5000多万元的情况下实现的。而且万福生科没有发生明显的预付工程款减少或应付工程款增加,报表之间自相矛盾。除此之外,万福生科在建工程进度也令人生疑,在建工程金额大量增加的同时带来的却是工程进度的不升反降。
(三)成本、费用造假
上市公司通过虚减成本、费用方式调节利润,大大减少了造假的繁琐程序。新大地公司在各方面都无法与龙头行业比肩的情况下,实现了奇高的毛利率。经计算发现其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成本的构成项目直接材料的金额,存在虚减成本虚增利润的现象。此外,新大地还将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计入了预付账款,通过推迟确认费用的方式提升利润。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
(一)避免退市的需求
证监会有规定,A股公司因业绩因素的退市标准是连续3年亏损就要暂停上市(暂时保留代码和资格),如果之后6个月内仍继续亏损就要面临退市处理。我国企业上市流程较为严格,手续繁琐,且耗时很长。一旦被退市,再次上市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且退市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一些企业会通过修饰财务报表将公司扭亏为盈,从而避免被退市的命运。
(二)融资需求
公司上市是资本扩张的主要手段,但是有些企业把上市看作是“圈钱”的手段。一些业绩不达标的企业通过粉饰报表方式获取上市资格,在资本市场上“捞钱”。部分企业上市之后由于经营不善,面临资金紧张的情况,想要通过发行股票解决资金困难,但由于业绩差可能会失去配股资格。金融机构贷款也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向。但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考虑到自己的风险问题,不愿意为企业办理贷款,或者即使愿意为企业发放贷款,但所提供额度较小且要求的回报率要高一些。因此,上市公司会通过美化财务状况来寻求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首先,企业通过粉饰财务信息能够提高其自身的社会形象,带来股价的提升,给投资者带来大量的收益。其次,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激励机制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首选举措。然而,缺乏约束的激励机制,会使管理层在利益驱使下,通过财务造假的行为提升自己的业绩,获取不正当收益。最后,外部审计机构在对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考虑到业绩问题,减少审计程序,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甚至不惜违背会计准则及行业道德帮助上市公司隐匿造假行为。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改革退市制度
任何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主要的原因是处罚力度小,企业的违法成本远远低于违法所带来的收益。而且对于财务舞弊案件,基本是行政处罚,对于违法主体很少追究民事责任。对于违法企业容忍度高,有的企业连续七年财务造假居然仍处在上市状态。新《证券法》的修订将罚款从最高60万元提至1000万元,同时追加对高管的刑事处罚。但随着发展,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如新《证券法》增加了“吹哨人”制度,即知情人士举报制度,但举报人侵犯了部分人的利益,由此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需要考虑。因此,法律的不断完善,将是一个长远的道路。另外,当前的退市制度亟需变革。改革唯“业绩论”的退市制度,通过综合指标力求准确评价上市公司经营能力。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于出现财务造假的企业零容忍度,一旦触碰退市红线严令退市,且不允许其他想要上市的企业通过购买其空壳达到上市的目的,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资本市场的公信力。
(二)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帮助企业从根本上杜绝造假行为。首先,改革股权结构。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改变当前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但要注意避免过于分散,同时建立中小股东联盟,保障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其次,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做出有损公司利益的决策,但部分企业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因此,要改革并落实独立董事的选聘制度,提高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并通过奖惩结合的措施激励独立董事参与企业决策。最后,确保监事会的权利。完善监事会成员的选任制度,强化监事会职权,使监事会能够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三)保证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具有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以保证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基于此,社会大众及广大投资者对于经审计后的财务报告有一定的信赖。但现实的情况是,审计机构是服务方,上市公司是客户。有的审计机构为了拉拢到更好的客户资源,扩大自身规模,与上市公司达成一致,帮助隐瞒其财务造假的事实,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因此,外部审计机构要坚守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企业有造假信息应及时反馈,出具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同时,改革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制度,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由第三方机构出面聘请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避免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利益输送,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禁不止,需要通过企业、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尤其是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真正的实力上市,并且严格遵守市场秩序、诚信经营,以保障能够长久地活跃在资本市场上。
参考文献:
[1]黄世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八因八策[J].财务与会计,2019(16):4-11.
[1]王向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治理对策研究——以新《证券法》为背景[J].财会研究,2020(12):72-75.
[2]戈成畅.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动因及防范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04):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