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探究

2021-09-10 03:43:24倪婷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过程管理空中交通措施

倪婷

摘 要:随着国际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量迅速增加,导致空域拥堵。不仅造成飞行冲突,而且影响飞行安全,对空中交通网络构成障碍。我们根据世界各国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了自己的交通管理中心。对流量的协调、控制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空域利用率,减轻了管制员的负担,提高了飞行安全水平。因此,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已成为民航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空中交通;过程管理;当前发展;措施

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述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指在空中交通流量接近或达到空管可用容量时,提前或在适当的时间采取适当措施,通过技术保证最佳的空中交通流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场和空域的容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有助于实现空中交通管制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场容量和空域利用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支持空中交通管制,实现防止飞行器碰撞、加快和维持空中交通、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和机场容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由地面和空中两部分组成,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有效运行,并将地面和空中部分紧密结合。

2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服务原则

2.1 先期流量管理

先期流量管理包括合理调整国家和地区航线结构,制定航班时刻表,协调异常航班起飞前的飞行时间,防止飞机在某一地区或机场过于集中和超载。危及飞行安全,影响正常飞行。

2.2 中期流量管理

中期流量管理是通过调整起飞时间,改变飞机起飞前的飞行轨迹,避免拥挤集中。中期流量管理主要集中在地面。改变航线、消除拥堵航线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手段。

2.3 实时流量管理

实时交通流量管理是指在飞行中或根据飞行预报,通过改变航路、限制起降时间等方式。限制进入管制区的时间或某些导航设备的通过时间,控制飞机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有序运行,当飞行流量超过限制时,组织飞机着陆,调整飞机速度。

3 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状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流量管理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目前,我国的交通管理是由区域交通管理部门来完成的。流动管理是我国各级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也是研究流动管理模式和方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我国部分区域控制中心相继成立了交通管理部门和指挥部,对区域交通进行管理。交通管理系统还具有研发和协同发布功能。为实现交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交通管理指挥部基本建立了区域交通管理部门分级管理模式。针对塔台、航站区、中低空管制部门、航空公司等相关部门的交通需求,交通管理进入了具有新特点的大转型新时代。

4 简述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相关工作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实施时间较短,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在一些实施过程中,面临流量控制的部门存在不确定性。权责不清,工作制度不完善。

4.2 流量控制的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空中交通管制设备方面,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各地区部门之间的设备不统一、不兼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综合管理的发展。在动态航班信息方面,不同地区使用的系统是独立的、不同的,没有统一的综合管理系统。全国统一的流量控制难以实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流量控制方法来弥补全国流量控制的不足。一方面,大量空域资源闲置。另一方面,民航商业空间不足。空中流量管理没有足够的机动空间来灵活选择航线和高度,严重制约了整个空中交通的能力。

4.3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技术手段缺乏

多年来,我国民航将空管服务纳入空管运行模式。随着空中交通活动的不断增多,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干扰正常的交通管制服务,危害安全,难以改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民航日航班量达到2 200万架次以上,但目前还没有先进的空管技术辅助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因此,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21世纪民航交通管理系统面临的一个难题。

5 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發展水平的途径

5.1 完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系

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采取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但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因此,合理的线路布置和规划是不可能准确有效的。要进一步完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制,采用统一的管理设施和软硬件配置。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指挥模式,突破地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局限性。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系统。只有所有人员和设备运行在一个协调有序的组织管理体系中,整个空中交通管制才能顺利进行。目前,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制是区域性的,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从发达国家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制来看,已经形成了集中统一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制。以全国空中交通集中管理组织为核心,我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也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功能齐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保证效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5.2 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技术水平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设施的质量,加强对航线、机场和航班的监控。首先,研究开发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软件,提高航路控制中心建设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实时反馈各航班的飞行状态。其次,进行准确的天气预报和分析,确定未来航班可能遇到的天气状况。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同时要注意台风等不利天气影响。最后,加强航班信息查询平台等部门的管理和协调。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设备型号,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技术水平。

5.3 关键技术掌握

网络系统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无一例外地以中央交通管理系统为核心,将整个网络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单位连接起来。国家空管部门保证整个空管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信息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驱动力,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各种信息处理组件的数据接口、中央数据库、信息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网络接口和应用模块。通过数据接口引入导航电报、天气、雷达等,存储各种动态信息,半动态和静态数据。支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事后分析。管理数据库的分布式网络接口允许不同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控制,并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相关程序写入相应模块中。

6 我国空中流量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6.1 空域方面

我国空域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空域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应当安全、有序、高效地使用。军事管制区和民用航空管制区应尽量协调。

6.2 空中交通管制体制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体制应遵循世界先进国家统一管制的做法。这些改革思路和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当前的问题是要加大改革力度。空管系统尚未整改,现有的分级管理模式不利于形成集中的空管设施。按照国际惯例,研究建立统一管理、集中指挥的空中交通管制体系。

6.3 完善空管基础设施

加强航路管制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区域管理中心。借鉴先进国家建设大型管制中心的经验,统一架构、技术标准。采用设备模型和建设模式,为今后整个系统网络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7 结束语

空管运行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流量管理中心连接,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畅通。由于技术实施需要时间,所以我们不能等到问题出现才考虑如何解决。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能力既是提高空域资源价值的需要,也是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系到整个民航业的发展。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航线秩序将更加合理。同时流量统计和预测将更加准确,为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施和平.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发展[J].国际航空,2005(1):38.

[2]陈斌彬.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J].科技传播,2012, 4(16):96+98.

[3]田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4]丁小琨.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展望,2015(5):230.

[5]宋崇宇.关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2(4):54.

猜你喜欢
过程管理空中交通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环球飞行(2018年7期)2018-06-27 07:25:54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38
关于党校干部培训中现场教学的几点思考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8:12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探讨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广东饲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23
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的可控性研究
空中交通防撞系统(TCAS Ⅱ)的排故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