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丹霞
摘要:德育工作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主任的整个工作成效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发挥德育的育人作用,小学班主任应深入领悟幸福教育的理念和要领,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等主体特征展开德育工作,将德育与幸福教育深度融合,放大德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幸福教育的教育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保障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班主任为主要角色、以德育工作为依据、以幸福教育为线索展开研究,对幸福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与策略展开分析探究,希望能给相关教师带来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作为围绕以生为本理念展开的德育教育,无论是其起源、理论、内涵、目的都提倡教育的人性化,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理念相吻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幸福教育除了可以达到学生道德素养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等基本目标,还能加强学生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上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充分认识幸福教育的理念与目的,还要从德育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班级、教学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幸福教育的实践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幸福这一积极情绪,进而推动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给予赏识,体会幸福感
小学班主任应意识到,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难免会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而小学生较低的自制力又不能帮助学生控制好这些心理变化及其产生的不良行为,进而导致学生形成叛逆的心理与行为。对此,班主任应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赏识,通过认可、肯定、理解、鼓励、支持等积极手段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自己没有必要反抗[1]。同时,班主任应加强关注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情绪上的变化,在学生表现反常的第一时间进行关心和呵护,将自己的真心传递给学生,确保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班主任对自己的爱,从而体会幸福感。
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应积极与其聊天、谈心,加强眼神互动,增进师生情感,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生活的方向,消除学生心里的隔阂,让学生信任自己,并在学生有所进步后予以奖励,鼓励其走出自己的固有空间,与外界进行良好的联系;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班主任应采用直观化的教育方式,让这些学生做班级干部,通过自行约束达到自我管理,一步步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由内而外变得强大,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接受班主任的幸福感。
二、强化交流,增强幸福感
在一个班级中,无论是师生关系的构建还是生生关系的构建都会影响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因此,为了打造幸福的班集体,增强学生的幸福感,班主任应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主动为学生创造、提供合作互动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强自身的幸福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带来的乐趣,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合作互助、友好交流等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德育元素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比如人教版四上《幸福是什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是快乐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这些课文蕴含深厚的德育功能,班主任可以借助其中的德育元素設计合作或竞争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团结互助、良性竞争,加强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切实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尊重差异,提高幸福感
新课改提到,教师应面对全体学生展开教学,那么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也应面对全体学生展开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一视同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待学生的不足不是批评教育,而是循循善诱、改正进步,同时,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生班级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找准德育契机,让学生们相互影响、感染、同化,提高学生的幸福感[2]。
一方面,班主任应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多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坚定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积极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自己身上的优势与长处并将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班主任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养成取长补短、借鉴学习的意识,利用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幸福、从学习中领会幸福,使学生的内心获得强大的满足感,在班主任与学生的肯定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培养自信,产生幸福感
班级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学生幸福感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其生活的场所与行为,作为班级的主导者,班主任应努力打造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在班级中快乐的生活,促使学生能够在班级中产生幸福感。小学生生活阅历匮乏,经常会被生活中的事物影响、干扰,比如成绩不理想、同学相处不融洽、没有得到教师的表扬等等,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幸福感的产生,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对此,班主任加强对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和观察,从问题的本源出发,帮助学生解决班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让学生重拾学习、生活的信心,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五、促进发展,传播幸福感
在学生能够自发产出幸福感后,班主任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勇敢去展示自己,传播自己的幸福感。为了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班主任可以给每一个学生设置一个档案袋,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不断发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3]。同时,班主任应主动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与德育理念,彻底抛弃以往的唯成绩论的教学观念,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班主任在人格本质上是平等的,进而让学生在班级中放飞自我。
幸福感不是无端产生的,只有每个学生自发产生并传播幸福感,才会打造出有幸福感的班级,尽管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导者,但真正的施力者仍然是学生。所以,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根基展开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认识到学生的优点,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的缺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与方式体现幸福教育,要让学生切实自主的体会、增强、提高、产生、传播自身的幸福感,深化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树立学生的幸福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确保学生可以在幸福的氛围中积极、健康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赛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6):22+25.
[2]王成桂.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8-19.
[3]陈建强.摭谈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19(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