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双一流”建设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在新农科战略项目不断实施与发展的背景下,有关新农科实践教学发展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教学工作,培养优秀农业人才成为当前涉农高校需要研究和分析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的建设现状,最后提出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建设的方法,以此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合理开展。
关键词: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人才培养
引言
新农科实践基地在高校涉农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强化涉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当前,随着“双一流”建设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虽然涉农高校十分重视有关新农科实践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但是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结合其问题,探究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发展的方法。
一、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建设现状
(一)新农科实践基地教学资源分散,共建共享意识不强。农科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分散,条块分割严重,统筹性差,尤其是高端实训资源匮乏,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乏力。在实训条件、资源建设与使用上,共建动力不足,共享意识不强。致使不能有效形成集约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
(二)参与实践教学的师资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薄弱,结构失衡。当前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对于其基地建设的投入不够,还缺少一定的多学科融合型实践教学师资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部分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在人才培养中对于知识的讲解显得理论单一,不能有效沟通相关学科形成知识合力,对涉农人才的培养效果不理想。
(三)实践性课程体系需要完善。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高校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缺乏整体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没有认识到实践基地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新农科实践基地在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不能满足新农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加强多学科协同联动,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四)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需要提升,其管理的工作水平需要提升,这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保障。目前部分高校的新农科实践基地存在管理方式单一、技术落后以及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未能真正提升对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工作的认知,影响其人才培养工作的合理发展。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建设路径
(一)合力打造“新农科”实践基地资源体系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农科的发展,不仅是传统农科内部的交叉融合,也是与现代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工科、医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深度嫁接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学科,围绕多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拓展“新农科”内涵,发挥涉农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集各学科专业之智,打破传统农科发展瓶颈,整合各学科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集约共建融合型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互联网+”、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结构换代需求,打造资源集中、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的“新农科”综合实践教学资源体系。
(二)加强“新农科”实践教学师资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涉农高校新农科实践基地需要有专业化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新农科人才的需求。一方面,立足新农科建设需求,引进以教学科研融合为特长的专兼职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科研指导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还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等进行合理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在新农科背景下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其更好地在未来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师资和专业人才共享机制,围绕多学科交叉发展,融合不同学院、学科师资及专业人才,形成合力,打造一支以专业技术为先导,以学科融合为特长的农工、农理、农医、农文、农地复合型人才队伍,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和工作的时效性,培养社会需要的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农业人才。
(三)构建“新农科”基地完善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修订中,需要有效将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有机结合,依据“新农科”教学特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及社会对于优秀农业人才的需求,合理设计完善实践课程体系,采用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应用性。涉农高校可以完善实践性课程体系,采用“通专结合、理实互补、学研联动”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发展、创新成才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提升“新农科”实践基地管理水平
加强涉农高校顶层统筹规划,提高新农科实践基地管理水平,提升优秀农业人才培养效果,为学生的实践和技术能力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一是立足“新农科”实践基地在学生培养环节中的职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对基地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二是聚焦人才培养,组织多学科协同联动的指导团队,围绕“厚基础、宽口径、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资源集中、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教学资源为载体,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切实的解决学生在实践和成长中的问题。三是结合实践基地发展实际,及时制定、修订、完善基地相关工作制度,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严格制度执行,形成以服务中心工作为核心的科学严谨、内容规范的内部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实践基地的治理能力。坚持制度体系建设,促进服务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除此之外,实践基地还应提升对各类服务保障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与投入力度,努力完善生产、生活等设施,还要增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结语:
新农科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新时代高等农业人才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專业集约共建的实践资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师资和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的新农科实践课程体系,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系统是新农科实践基地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兆贵,覃婕,王建兵,张庆新.“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思路与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56-57.
[2]邓兰生,涂攀峰,沈汉洲,田江,陆星,姬静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1:146-148.
[3]马香丽,杨士同,刘小峰.跨界视域下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6:34-40.
作者简介:郝宏智(1971.3),男,汉族,吉林公主岭人,学历:本科,职称:助理研究员,从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