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明
摘要: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适合生活的重要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教师需要把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效结合,使学生可以把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在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对于以后的深造有重要的影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化学本身与生活联系紧密,化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让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为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生活教育理论,运用生活化教学,为学生营建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化学、感知化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引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者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日常的生活中找到知识的应用点,同时反复思考知识应用的可行性。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知识的力量,进而显著提高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初中化学为例,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从课堂教材内的知识出发,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知识的主要应用场景,通过主动获取或被动接受等多个方式来加深自己对于化学知识的印象,了解具体的化学原理并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为将来成为一名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全面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具体举措
2.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教学主体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讲解为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活动缺乏自主性,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这些现象说明,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活动中“教”的成分,忽视学生“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自然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突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2.2借助生活实例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人们的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借助学生比较喜欢且较为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化学课堂,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在熟知的生活化教学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在开始讲授化学知识时,教师借助对“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节课程的教学,利用学生周围的事物,和化学知识展开联系,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所存在的联系,唤醒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面包或馒头的制作来阐述化学知识与原理。在实际生活中,蒸馒头或做制作面包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有一个加入小苏打来发酵的过程,经过合理发酵的面包或馒头更加松软且口感更好。初中化学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着力点来向学生分析,为什么加入小苏打后体积小的面糊就变成了蓬松的面团,这其中的化学原理就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遇热后就会变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以及水,大量的二氧化碳逐渐聚集并向外膨胀从而使体积小的面糊就变成了体积较大且蓬松的面团。通过整个实验,初中化学教师既让学生理解了碳酸氢钠的主要化学属性,又让学生理解到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程度。
2.3创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用生活中的原型或者接近生活原型的案例来开展化学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观察包含化学知识与化学原理的生活案例中来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初中化学教師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通过介绍烧水壶中水垢的产生原因以及主要的化学处理方式来向学生阐述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含有较多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的硬水。在加热后,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就会被分解成碳酸钙、氢氧化镁和碳酸镁,而这两种物质在水中是很难溶的,所以就会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的碳酸钙和碳酸镁越来越多就堆积成了烧水壶中的水垢。初中化学教师让学生深刻理解水垢的主要成分后,向学生介绍水垢的主要化学处理方法,可以使用米醋、白醋等酸类进行去除,醋酸与不溶解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产生化学反应能够将其分解成氯化钙、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如此一来,烧水壶中的水垢就得到了处理,通过以水垢的形成和处理的方式来向学生阐述化学知识的原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向学生阐述化学知识的应用途径。
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课堂融入生活化元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一条有效路径。基于此,化学教师应当借助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化学与生活有机融合到一起,以达到开阔视野、增长学识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也应当擅于观察生活和留意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谈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3):95。
[2]马丽玲。关于初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9(19):225。
[3]徐燕子。初中化学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6(01):34。
湖南省株洲市建宁实验中学 4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