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 07:22王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王燕

摘要:数学教学比较抽象和逻辑化,小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因为小学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导向并获得信息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设数学世界的桥梁,便于解决学生形象思维与数学抽象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小学数学中借助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始终保持清晰和流畅的思维。动手操作的目的是简化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使其更加精确地表达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15

引言

当下,教育方式不断变革,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重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思考数学问题,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好的学习目标。

一、提出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实践

小学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性、创新思维性和探究思维性于一体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正确的实践,小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中蕴藏的内涵,他们也能更加合理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数学思想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加深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让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操作,帮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答案、理解知识。

比如:在进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出“面截体”的数学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从不同的位置、按不同的角度截下去,正方体的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仅仅依靠空间的想象,小学生常常无法正确地得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形状为正方体的橡皮,引导小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用尺子去截橡皮。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橡皮面数的变化,他们能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的数学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是小学阶段学生探索知识,以及认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主要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启蒙阶段,情感认知、思维能力等的发育都不够完善,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探索事物内在本质的时候,也多是依赖感官体验。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深刻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并在主观情感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操作,从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搭一搭》这一章节的时候,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传说中神奇的森林魔法学院要开始招生了,谁能够解开大门上的密码锁,谁就可以进入森林魔法学院,而密码则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印有1、2、3数字的卡片,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拼出密码并进行记录和验证。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在学生拼出正确密码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用0、1、2、3其中两位组成的两位数密码进行拼搭,引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与认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完成不同的搭配方法,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最后再回到故事情境中进行结果的汇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教学内容的使用价值,强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营造温馨的操作氛围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的操作氛围,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个氛围中能够放心大胆地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小学生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数学操作活动中了解数学中的真正奥秘,从而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传授小学生《认识图形》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图形的制作,使小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每个图形的独特之处。并且让学生发挥想象将各种图形通过拼一拼、剪一剪的方式变成不同的图形,使其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转换。比如,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也要在学生数学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疑问进行点拨与讲解,鼓励学生对图形进行创新,并且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与学习,保证学生在互相交流与互相学习的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能够产生思想的碰撞,使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我们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与操作力。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总结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堂,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此外,教师还要在不断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上手操作实践,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科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春.動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35.

[2]李菁菁.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88.

[3]唐红娟.论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读写算,2018(21):116.

新疆伊犁巩留县塔斯托别乡光辉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