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与概念较为抽象,在此教学开展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难以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情况.而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降低学生就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合理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探索,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化学课程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具有实践性、层次性、拓展性与开放性的教学问题,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问题设计;教学策略;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6-0084-02
收稿日期:2020-11-25
作者简介:施向阳,硕士,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后,有关教育部门要求能够使学生逐渐发挥出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对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日前,有效教学问题的设计已然成为高中化学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正确的问题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实现对高中生化学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提高.当然,这也对教学问题的质量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避免书面化、形式化问题的提出,应该合理带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有效问题的源泉:实际性问题
高中化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識点与概念较为抽象,且学生也很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到化学问题,所以在面对与自身较为陌生的化学课程的学习时,很多学生会出现忽视的心理,认为化学知识并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就难以怀有饱满的热情进行化学学习.为了缩短学生与化学知识点的距离感,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有效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较为书面化的问题,而是应该尽量设计出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性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的有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例如,在“原电池原理”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类似原电池的事物,不具备对原电池的大概印象,所以学生在原电池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就需要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课堂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原电池基本原理、电流方向与电极反应等基础知识点,使学生能够产生大概的理解印象.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展示一些原电池的图片或视频,并要求学生分析出展示原电池的正负极与基本反应原理,这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即可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为什么铜器与铁器存放在阴暗潮湿处比在干燥处更容易生锈?”“为什么阴暗潮湿处时活泼金属接触到非金属或不活泼金属时会加速生锈速度?”要求学生利用本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解决上述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情况,认识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乐趣.
二、有效问题的升华:层次性问题
在高中化学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环节内,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层级性,使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具有一定的梯度,由简单到困难、逐渐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问题的逻辑顺序即为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把课程教学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系融入层次性问题的设计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大体的知识点框架,方便学生学习与应用.其次,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层次性问题,实现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层次问题教学下提高自己的化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化学反应速度”课程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记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以及分析型问题这四个方面展开层次问题的设计与提出.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记忆型问题的提出考察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督促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课前预习时间,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读环节内通过理解型问题的提出给予学生表达自身观念与看法的机会,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参与感与融入度,从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水平.再次,教师可以利用应用型问题的提出考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浓度数据,要求学生完成对正负反应速率以及反应速率大小乃至某一物质在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问题的分析与探索.最后,分析型问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够透过问题表面深入问题的本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即可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综上所述,层次性问题的提出可以实现对教学重难点问题的有效突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
三、有效问题的技巧:拓展性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高中阶段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十分宝贵的,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的进行过程中,为了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落实情况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改变教学计划,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有效问题的设计环节中注重问题的拓展性,使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与学习意识两个方面都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更加具体且全面地掌握教材学习内容.与此同时,拓展性问题的设计还可以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近期的学习情况,避免盲目、混乱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即可将“物质能否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这一问题设计成拓展性问题的主题.首先,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分化出两个次问题,即哪些物质可以无限溶解在水中?哪些物质不能无限溶解在水中?这类知识点在教材中是没有涉及的,需要教师在后续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展开对学生的拓展讲解与提问.在后续饱和溶液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即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方便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点与概念:当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无法再溶解氯化钠时,能够再溶解其他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否实现彼此间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在增加溶剂后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溶剂量以及温度等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而提出的,所以待学生正确分析解答上述问题后,学生也就完成了对饱和溶液这部分知识的有效掌握与应用.在饱和溶液知识点学习完毕后,教师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性问题的提出“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为什么会变成紫色?”实现对抽象化问题的具体性拓展补充,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化思维到具体性思维的转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类拓展性问题的教学课堂上,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实现学生化学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有效问题的精华:开放性问题
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往往采取教师一对多的讲教模式,学生只能跟随着教师的授课思路走,很少拥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出现思维固化的不良后果,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有效问题提出模式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主流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完成对有效问题的进一步拓展,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开展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发学生展开联想,不再被固定化的答案所束缚,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做到以下两个部分:首先,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熟记于心,以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认知能力进行不同类型的教材知识点讲解模式;其次,教师在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太难的问题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为合理的开放性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原电池原理”的课堂导读环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的一个朋友最近有点烦恼,他原来的门牙掉了,镶了一个金牙,最近又在旁边镶了一颗不锈钢牙,结果近段时间一直失眠头疼,大家可以根据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解答这个问题吗?”,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不仅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与教材知识点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待教学结束后,教师即可与学生展开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由于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在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有效提问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合理应用问题设计策略,提高学生就化学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参考文献:
[1]张松才.化学课堂中有效问题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36(08):25-27.
[2]姚维燕.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5(008):76.
[3]邢明华.高中化学习题课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11):94.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