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信息的催生、收集与利用

2021-09-10 07:22吴晓亮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在于学习目标是否实现,而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学习信息的利用。本文从催生学习信息、收集学习信息、分析学习信息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利用学习信息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学习信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11-02

引 言

在课堂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展开,会产生各种学习信息。但是,众多学习信息中是否有有用的信息?对于学习信息,教师是否能及时、全面地收集?对收集上来的学习信息,教师是否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以优化课堂教学?这些都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基于学习信息的课堂教学改进,是一种以催生学习信息、收集学习信息、利用学习信息为手段,用学习信息判断学习目标合理性、掌握课堂教学进程、调整教学行为的教学策略。

一、催生学习信息,暴露真实问题

在课堂中有目的地催生学习信息,是教师利用学习信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课堂中,缺乏学习信息与虚假学习信息的问题非常严重。教师如果布置的学习任务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就无法催生有效的学习信息;而如果过度帮扶学生,就会产生虚假的学习信息[1]。

(一)让学生拥有思考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组织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必须经历一定的思考才能获得答案。这样的问题或活动才能催生出真实的学习信息。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很多教师都先让学生感受转化的策略,然后出示平行四边形,提问:“你们能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吗?”由于这一问题的指向太过明确,学生在学习中就无法产生丰富的学习信息。教师可以将问题改为:“我们以前都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你们能尝试计算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样的问题非常开放。学生会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大胆的猜想,可能会产生“(底+斜边)×2”“底×斜边”“底×高”等不同的想法。

前后两个问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个问题中,学生思维被教师框定了;而第二个问题没有思考限制,让学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教师设计的问题越具有思考空间,学生就越能产生更多的学习信息。

(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课堂上有这样几种现象:一是陪读的现象,即教师提问,大多数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个别优等生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二是替学的现象,即教师在课堂上担心学生答不出来,故将问题细化、简单化,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回答问题。对此,教师要合理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亲历学习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确定位置”一课时,在讲解例题时,教师不应让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学,而要在解释了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千米之后,为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同桌合作,用手中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一画、量一量,确定遇险船只的位置。(1)写出遇险船在灯塔的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画一画、量一量、写一些、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大量的学习信息。

二、收集学习信息,诊断课堂问题

在课堂中准确捕捉到有用的学习信息,是教师利用学习信息改进课堂教学的依据。很多教师对课堂上的学习信息视若无睹,导致学生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习信息进行专业的捕捉与分析。

(一)采用大任务的学习方式,创造收集学习信息的机会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数量太大,教师根本来不及顾及所有的学生,只能观察或聆听部分学生的学习信息。这其实是因为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太过细小,使学生没有完整的学习活动,教师也无法专心收集学习信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如果沒有设计大任务,而是设计一些细小的问题,如“遇险船只在灯塔的什么方向?”“东北能确定它的位置吗?为什么?还需要什么?”“对于东北30度,你能找到在哪里吗?怎么会有两个?那怎样说更精确?”就会疲于讲解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收集学习信息。反之,学生在大任务中完成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师就能有时间和精力收集、分析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学习信息。

(二)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挖掘收集信息的渠道

在课堂中,学生的表情、学生的回答、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品等都是学习信息。教师要收集这些学习信息,就要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让学生展示、交流,在收集学生作业或作品的同时,聆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聆听学生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运算律”一课时,教师非常创意地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交换律”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讲故事,有的学生举例子,还有的学生画线段图。由于各种各样的学习信息被呈现出来,教师可以精准地捕捉这些学习信息,并合理利用这些学习信息高效地完成了教学。

三、利用学习信息,改进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调整、再前进的过程。课堂学习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审视学习目标是否合理、掌握课堂教学进程、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审视学习目标的合理性

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并非绝对合理。特别是对学生的分析,其复杂性往往会导致教师难以合理设计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习信息,及时发现学习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调整。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测量,探索出至少一种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学习目标。但是,从在课堂上收集的学习信息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探索出两种方法。于是,教师通过对学习信息的即时分析,立即将学习目标调整为“看谁能探索出更多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掌握课堂教学进程

所谓教学进程,就是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进度。如何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实现了预设的学习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将学习信息与预设目标进行对比。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通过折一折、量一量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各部分名称,以及直径、半径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画圆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分析学习信息,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实现了这些预设目标,从而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进度。

(三)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学习目标的调整是教学大方向的调整,那么问题的诊断就是课堂教学的微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收集学生信息并加以诊断,可以随时发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微调。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一课时,对于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教学,教师一开始采用了图形转化演示并配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但是教师发现,只有部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圆与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于是,教师马上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对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结  语

在一节课中,学生会产生丰富的学习信息。教师要重视学习信息对教学改进的重要意義,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催生更多有用的学习信息,并及时分析这些学习信息,利用这些学习信息调整学习目标、跟进教学进程、诊断教学问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李星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审视与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6):112-116.

作者简介:吴晓亮(1981.7-),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