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要:目的:研究步行训练矫正仪用于治疗偏瘫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纳入样本均来自于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偏瘫足下垂患者,对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患者筛选后纳入患者56例。研究中共设置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个不同的小组,在保证不同小组中样本容量一致的基础上将患者分入两个不同的小组之中,随后为不同小组患者制定不同治疗方案并开展组间对比。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为步行训练矫正仪,开展组间对比时,不同小组中患者的步长、步宽变化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为偏瘫足下垂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步行训练矫正仪来开展治疗,可以很好的保证患者的步长以及步宽恢复,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步行训练矫正仪;偏瘫足下垂;临床疗效
临床中,偏瘫足下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小腿三头肌痉挛、踝背屈肌力不足以及伸屈张力失调等症状,同时也会表现出迈步相足内翻、下垂,髋关节外展外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步行训练矫正仪用于治療偏瘫足下垂的临床疗效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开展研究样本筛选的过程中,将时间设定为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研究中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同时伴随足下垂症状;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病程在6个月以下;③患者符合步行训练矫正仪治疗指征;④患者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体内置入心脏起搏器;②患者骨关节不稳且存在出血倾向;③患者存在烈性传染性疾病或者器官衰竭问题;④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者认知障碍。将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后,对所有被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一般资料详见表1。
1.2方法
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制定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被纳入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服务,医护人员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开展神经促通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Bobath技术、减重步行训练、动态平衡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牵张技术等一系列治疗,患者每次的治疗时间控制在40min,每天治疗频率控制为2次。
所有被纳入观察组的患者均接受与对照组患者完全一致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开展步行训练矫正仪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GYKF-Ⅰ型步行训练矫正仪来开展辅助步行训练,训练过程中设备的最大输出电流选择为120mA,最大输出电压控制在120V,脉冲范围确定为100μs,脉冲重复频率设定为25Hz。在开展步行训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选择端坐位,充分对患者患肢进行暴露,在保证患者患肢屈髋屈膝屈踝ROM均在90°以下的情况下使用酒精对患者的胫骨外侧缘皮肤进行环形消毒。随后,医护人员需要在表面肌电的的引导下确定敏感刺激点,在使用记号笔对敏感刺激点进行标记之后,将步行训练矫正仪的黑色(负电极)贴于腓总神经浅支腓骨长肌的腓骨颈处,同时将红色(正电极)置于患者腓总神经深支胫骨前肌肌肉刺激点上,随后对输出按钮进行调试,选择较为合适的运动阈。患者每天的步行训练矫正仪训练次数控制为2次,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在30min。
1.3观察指标
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盲法评估,此过程中由医护人员来开展测量以及记录,引导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设定好的平面上行走15m,对患者的步长、步宽进行统计并开展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长变化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宽变化情况对比
3.讨论
步行运动是人体中枢神经发育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大脑命令、指挥的最核心体现。步行运动需要多个关节、肌群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踝关节功能的充分配合,才可以保证步行姿势和稳定性。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归纳为矫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阻滞以及外科四维相矫治方法等方式。在此过程中,矫形器的佩戴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较为明显的压迫感,同时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紧缩、热感、疼痛等一系列不适的感觉,因此很容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传统矫形器美观度较差,这也使得部分患者对其较为排斥。肌电生物反馈仪的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的同时,操作也较为繁琐,因此该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到医疗机构接受现场治疗,同时也不能在步行活动中携带使用。与之相比,步行训练矫正仪具有较好的便携性,同时可以隐藏在患者的衣服里面,不影响美观,与此同时,步行训练矫正仪可由患者自行佩戴,有视觉反馈功能,因此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对于治疗的需求。开展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为观察组患者开展步行训练矫正仪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在步长、步宽变化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偏瘫足下垂患者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应用步行训练矫正仪开展治疗,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步长、步宽进行改善,保证治疗质量,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伟,牟志伟,陈卓铭,宋秀豹,胡荣亮.步行训练矫正仪用于治疗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01):69-71.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