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芝君 吴余玉
内容摘要: 当前,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仍存在随意性、烦琐性,完成低效性等诟病。针对这一现象,本人在以“单元主题为线索”、“现实生活为背景”、“系列任务为形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专题式”课外作业模式。学生语文作业在教师及时关注下完成,在师生互动评价中完善,成果在观众欣赏中展示,方法在反思中改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
关键词:课外作业专题式;内涵;特征;操作流程
一、对话剪辑
生甲:语文作业真多,又是抄写生字词,又是背书,还要写作文,真辛苦,你看,手指都生出了厚厚的老茧!
生乙:语文老师又布置一些莫名其妙的作业——寻访牌坊,并了解它们的来历……我问老爸老妈,他们也不知道,真烦!
简要分析:
1.作业提出的单向性。作业都是老师提供的,学生只是在放学的时候等待下达命令,不管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只要照例完成就可以了。只为作业而作业,搞得学生听到布置语文作业精神就紧张。
2.作业内容的烦琐性。课改提倡作业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并不为过,但是如果内容设置过高过烦,让学生做起来感到为难,则会大大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反而使学生对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作业,没有魅力”的负担。
3.作业完成的低效性。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是反对的,可一些有新意的作业家长完成起来都有困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何提升呢?
以上说明,一些形式丰富的课外作业不但没有使学生感兴趣,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这些作业以“天”为单位, “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对语文知识的巩固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自主权。因此,构建一个扎实有效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外作业,就成了本人努力的方向。
二、“专题式”课外作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专题式”课外作业的基本理念:作业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知识服务器,更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源。让学生从纷繁多杂的作业中梳理头绪,形成简单扎实、有利于发展语文能力的作业。
(二)特征
1.目标多元。“专题式”课外作业是对常规作业模式(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内容)的改革、突破和创新,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型组织,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对学习策略方法的掌握,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选择自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语文基础、语言能力、兴趣爱好和个人意志选择作业的数量,也可以选择内容。每个学生不一定每天都要交作业,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任务就行。教师只是每天有目的、有重点、分层次地抽查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保证每人每周至少被抽查一至两次,其他学生可有课代表或小组长督促和检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还可以纠正只为应付老师而交作业的态度。
3.持续发展。“专题式”课外作业能使学生把语文学习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根据学习的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去收集、积累。这样才能使整个学习变得有规划,使学生在各年级学习的内容更具体,更体现阶段性和层次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确实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处理信息的主体,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进取、探索研究的精神,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
三、“专题式”课外作业的操作流程
(一)主题确定——我选择,我喜欢
只有当作业本身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的时候,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有魅力又可操作性的主题是下面环节能有效进行的前提,不至于将这份作业流于形式。因此,每次的主题,我总是和学生一起探讨方向,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孩子们比较喜欢这种主人翁的意识,同时完成起来也比较轻松,但自由选择并不表示漫无边际,人人一个内容。我认为,每次主题的确定,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以单元话题为线索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应充分领略教材的精神,围绕单元主题选择语言材料和活动设计。让作业的设计依据教材,围绕单元主题,服务于教学目标。
2.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专题式课外作业的基本目的是使生活成为课程设计中的一部分。作业的内容应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自主学习、探究、成长,让做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
(二)作业完成——你关注,我积极
自主学习绝对不是一种没有教师的学习,恰恰相反,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引路作用。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必须根据学生个人的需要,遵循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在“专题式”课外作业中,教师并不是袖手旁观,一身轻松。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困惑,并给予及时地帮助,以保障学生能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任务。
(三)成果展示——你欣赏,我自信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观众效应”,给了我启示:你在参加表演或比赛时,观众越多,情绪就热烈,劲头就越足,技术发挥得就越好。小学生好胜心强、喜爱表现的年龄特征,注定了他们十分在乎“观众”的效应。因此,我就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让孩子的成果充分展示:书面类的,有佳作欣赏、园地展览、橱窗展示等;口语交际类的有即兴讲演、朗诵古诗、讲故事等,充分發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他们以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四)方法改进——我反思,我提升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自我评价的成效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其自身的作业反思上。学生通过对各方面作业的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反馈评价,以及成果展示等环节,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深刻地反思,然后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只有老师心中装着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设计作业,让作业不再束缚孩子的心灵,学生才能展开奋飞的翅膀,自由快乐地驰骋在知识王国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李磊.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1)
[2] 王丽华.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