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玲
摘要:中班幼儿游戏水平较小班有较大提高,自主意识与主动意识也让孩子在区域中能不断生发新的游戏,此时的区域活动是幼儿生活的小世界,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而教师则需要提供有效的支持,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这需要我们用睿智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需要,用聪明的才智去支持孩子的需要。
关键词:中班区域;支持性;策略;活的教育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个别化教育方式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个体差异的重要形式,也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活动的前期准备。如何在这个小世界中,让幼儿在这个环境里自由表现,尽情发挥,积累经验,学习探索,学会合作,这就需要老师们真正成为支持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与幼儿之间对话、眼神、表情、动作,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提供都成为幼儿动手操作与“有准备的环境”互动,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区域活动既然是幼儿的生活小世界,那么就应该像陈鹤琴先生“活的教育”思想一样,创设生活情景化的“活环境”、游戏趣味化的“活材料”、教学多元化的“活方法”,并在实践反思中把时间、空间、大脑还给孩子的探索和研究,走出一条推进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关爱的“活的发展”之路。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的心理氛围
宽松、自由、开放、愉快的氛围是幼儿参加各项活动的良好心理基础。开设的区域内容教师与幼儿一起商榷,减少幼儿对不熟悉内容的陌生感和心里紧张。比如一起商量后形成“我家超市”、“小区美工坊”、“我会玩”等,用一些银杏叶进行小制作,一起收购“超市”货物,美化小区环境等,让幼儿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愉快的进入区域活动中。
用理解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学习方式。中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生活经验还少,好提问是一大特点,比如“蚊子为什么会吸血?”“我们能摘到星星吗?”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陪孩子去探究,对一些稀奇古怪的很难回答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一起來动手试一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像巡警一样,到处观察是否有幼儿有“出轨”的行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马上给予制止。例如:孩子们在体验夹子夹东西,本应用夹子夹报纸、口袋口和小布偶的衣服,而孩子拿夹子夹了旁边小朋友的衣服时,老师立刻制止。一个孩子真正的生活体验,就这样被老师的权威遏制了,孩子只好收拾夹子。在这样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欲望和行为都会大打折扣。如果老师能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是想像真实的晒衣服一样的使用夹子,也许就不会出现刚才的一幕。
二、宽容幼儿在自主性学习中的失误
中班幼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尝试着探索、操作,但是由于幼儿经验的缺乏,想法并不完善,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这时候,教师应当主动地去了解幼儿产生那些想法的直接动机,并及时地帮助幼儿树立重新尝试的信心,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支持。例如:在感受沙的特性时,孩子把一瓶胶水倒进了沙盆中,原因是想看看混合后会不会成为盖房子的土,在搅拌后,可想而知沙已不能再用,还弄得到处都是,粘住了玩具……事后,孩子很后悔,等着老师发落。此时,如果教师轻率地去批评幼儿,就会大大地挫伤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勇气。教师应当对幼儿引导启发,借此机会,解释混凝土是什么,重新生成课程。
三、放大兴趣,抓住主动学习的机会
中班的幼儿想象有意性的水平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在平时对幼儿的兴趣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及时调整和延伸,更换区域材料,既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又推动幼儿学习向纵深发展。分析幼儿的现有水平,建构幼儿原有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累积更多、更新的知识,把这个知识网建构得又整齐又结实,进而推向另一个高点。例如:在制作面泥的过程中,孩子学会用水滴形塑形了,制作了胡萝卜,那如何利用水滴形制作动态的蚂蚁的身体呢?孩子们在成功制作胡萝卜的兴奋中,立刻又开始新的思索。
四、让材料真正为孩子主动学习所用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幼儿和带动幼儿。幼儿在对材料的直接感知、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想出新的玩法。当幼儿对活动的材料感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和材料产生互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投放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结合开展的主题教学来提供材料。如《我的家》的主题,围绕“我家住哪”、“大马路”等,在美工活动区域里,为幼儿提供大量纸盒等,让幼儿在活动区域里通过剪、贴、拼、搭等来自己马路、小区,从而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认知、动手等能力的发展。
其次是材料的探究性。材料要低结构性,高档精美的玩具有它的价值,但是它们只能引起幼儿一时的兴趣。反而身边随处可见的底结构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无穷无尽的思考。如,大到水桶、纸箱、轮胎等,小到纽扣、石子、树叶、胡萝卜等,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如杯子、刷子、报纸等,均可为幼儿的自主性探索服务。这些材料简单、多变、可替代,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会不停地摆弄,主动地探究学习。
第三是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五、适时的介入指导,让指导真正发挥效能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观察发现后,适时的介入活动,找到最佳的时机,才能有效的发挥指导的作用。比如:当孩子在探索纸的承重力的时候,他们用卷纸芯上面堆放积木,一块、两块、三块,倒了,卷纸芯怎么样才能承受更大的重力?孩子一时没有想法,这时老师介入,不是告诉他们,粗的卷纸芯可以承重更好,而是可以让孩子自主观察不同粗细、不同高矮的卷纸芯,这样引导孩子,她们又会有新的发现。当幼儿有新的发现时,教师也可用惊喜、赞扬的语言介入,激起幼儿更深入探究的欲望。
六、把总结还给幼儿,促进自主意识形成
区域活动后的总结评价环节往往会流于形式,或者是教师全面把控,统一而论。其实此时中班的幼儿语言发展非常快,已经能够讲述一件事情发生的经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评价,分享感受,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间有幼幼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你游戏中最快乐的事情分享给大家听”“你遇到什么困难了,能跟我们说说吗?”“其他同伴有什么好的建议呢?”这是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这样的评价不太在乎幼儿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和技能有多少提高,而更关注于区域活动的过程。
在区域活动中实践“活的教育”,需要的是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引领幼儿、观察幼儿、跟随幼儿,在不断的探究和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区域内容,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这需要我们用心、用智慧去创造。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陈鹤琴与活教育》陈虹崔利玲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胡华主编北京施法大学出版社
(昆明市第二十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