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粗心大意或学习水平不高频频出现错题,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更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计算错题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改进小学数学计算错题现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错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4-0050-02
引 言
小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普遍不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错,尤其是在应用题计算过程中常常出错,甚至一些学生连续出现同一类型的错误。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这一现象,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计算错题的成因,从多个方面加以改善,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减少计算错题的出现。
一、小学数学计算错题成因
(一)学生粗心大意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知识与能力的养成时期,在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常常因为粗心大意而看错题或计算错误,导致学生在测验中失分[1]。在课堂练习中,笔者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审题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没有注意题目中小数点的位置、括号及其他计算条件,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在“”这道四则运算计算题目中,许多学生会得出“”的结果。这是因为这道题目中两个除法算式中都是“7”和“”这两个数字,部分学生粗心大意,会认为这两个除法算式的商是相等的,于是得到“0”这一计算结果。还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书写潦草,在后续的计算中带入错误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二)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
想要高效率、正确地计算,小学生就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扎实,能够较好地根据四则运算等计算法则和题目的解题思路完成相应的计算[2]。例如,在“500÷25×4=”这一道计算题中,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分析题目,就乱套用简便计算的定律,先计算了“25×4=100”,最终得出“500÷100=5”这一错误计算结果。此外,一些小学生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加之其文字理解能力不强,在审题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一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也较为普遍。再如,正比例与反比例相关的一题:“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比是3∶2,则大圆与小圆之间的直径比是多少?如果大圆与小圆周长比为3∶2,则大圆、小圆之间面积比是多少?”部分学生在分析与计算这些问题时,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定义和其相关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将题目中的两个变量误认为是底面积与体积,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
(三)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与技巧
一些学生虽然课堂学习比較认真,也基本掌握了相应理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但在做计算题与应用题时常常会没有解题思路。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平常在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也没有按照教科书或教师传授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去分析数学问题[3]。当遇到同一类型或相似类型更为复杂的题目时,这些学生就不会做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的解题思路。
二、改进小学数学计算错题现象的策略
(一)加强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从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的成因,再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加强引导[4]。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举出一些班级学生常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做题前认真审题,注意题干中的数字与计算符号,警惕题目中的“陷阱”。例如,在“一座钟时针长4厘米,它的尖端走过一昼夜的路程是多少?”这道题目中,学生要运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得出答案。学生如果对“一昼夜”这一概念不了解,或者没有认真审题只计算了时针转一圈的周长,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计算结果。在学生计算这道题目前,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圈出题目中的重要文字,并让学生解释“一昼夜”的意义,再让学生谈谈基本的解题思路,从而减少错题的出现。
在学生出现错题后,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错题,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遇到相同或类似的数学题时不会犯同一种错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5]。例如,在学生加减法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动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法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讨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与学习习惯,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错误,从而减少错题的发生。
(二)建立错题集
在学生计算错误后,教师直接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有针对性地总结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及典型题目,难以使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部分教师为了赶课堂教学进度,没有细致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敷衍对待错误题目。部分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认真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但时间一长,还是容易忘记,导致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次犯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小学生,整理自己的错题,如按错误类型整理、按知识点整理等。这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反复回顾错题,使其发挥警示作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整理与归纳能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二次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让学生上交错题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类型,以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错题交流、找错误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交流与分析各类错题,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积极与学生家长合作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学校相比,学生与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所处的时间更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当天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以保证学生认真写作业,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培养学生自信心
部分学生在考试或课堂练习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还有的学生做题时优柔寡断、不够自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影响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与正确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分析影响学生做题的心理因素,多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在学生做题前对学生说:“静下心来,争取一遍就做好。”“老师相信你们可以正确做出来!”或者让学生在做题前多鼓励自己,克服急躁、紧张的情绪,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减少错题的出现。
结 语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小学生。小学生在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与考试中出现数学错题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宽容地看待学生错题,思考学生产生错题的原因,研究如何让“坏事变好事”,利用错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运用错题集、错题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发挥错题的警示作用,让学生积极改进并加强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郑英.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改进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594(02):67.
陈勋刚.小学数学错题成因及改进策略[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06):261.
林凤翔.试析小学数学计算错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8):77.
詹仕文.错例分析,从这里起飞:试析小学数学计算错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9,401(17):92.
王明艳.小学低段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反复性错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陈晓霞(1985.3-),女,广东茂名人, 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