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多年,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溺爱孩子、娇生惯养孩子的现象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当孩子们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时,他们很少面对挫折。然而,孩子一旦接触到社会,各种压力都会使他们无所适从,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应该接受挫折抵抗的学习。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就越容易面对现实,从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利用小学体育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必要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更具实践性。学生需要自己完成体育项目,参与课堂活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他们的身心素质和心理健康。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遇到挫折时的具体表现,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面对挫折,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反应,从而逃避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二是学生经常遇到比较困难的难题,又得不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导致情绪会变得烦躁;三是在不断自由放任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撒谎、作弊,甚至攻击行为等现象。比如在跳高、跳马等体育课活动中,经常出现请假不参加,主要原因是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差。在这些难度较大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抓住机遇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意志力,提高其抗挫折能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如果缺乏抵抗力和意志力,将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因此,通过小学体育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策略
2.1 正确认识抗挫教育
学校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提高对孩子抗挫折能力教育的认识,重视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配合有关组织和培训机构,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抗挫折教育工作,系统开展学生挫折教育,完善抗挫折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多方合作,动员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抗挫折教育。另外,观念是行为的导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单一的教师转变为专家学者型教师,把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水平。体育教师作为抗挫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对其工作的认识与重视从根本上影响着抗挫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抗挫教育重要性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体育教师自觉地把抗挫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抗挫教育环节。
2.2 举行竞赛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定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抗挫折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体育学科的竞争性,开展相应的体育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动机和愿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不屈不挠的耐力和意志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实践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全面成长。比如,在小学体育折返跑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防止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盲目追求优异成绩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让同一层次的学生依次参加比赛。这样既能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战胜自我的同时形成坚强的意志力,保证比赛价值的有效发挥,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2.3 巧妙利用学生挫败感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并不意味着一味迁就学生,使他们不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事实上,它是建立在一种逃避心理基础上的,不利于小学生挫折抵抗力的培养。如果不采取极端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就要合理利用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中存在的竞争意识。俗话说“有压力才能有动力”也是真理。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比如100米、400米,这是小学生比较简单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自行调查他们的整体表现。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也可以组织学生多进行一些教育性的体育游戏,这些游戏不具有竞技性,但同时在这种游戏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表达“友谊第一,竞争第二”的正确意识。他们不能因为输掉比赛就觉得自己没用。这不是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挫折感和心理压力吗?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失败代表着未来更大的进步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階段是学生培养良好抗挫折能力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会面临种种挫折,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应通过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