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齐良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由此可见,学生发展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学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国家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推进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品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进行约束和要求,从而使我国形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能够使初中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够提高初中生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理念。
一、现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度不够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具有升学压力,大部分初中教师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学习上,只关注书面成绩,忽视了对道德品行的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轻视了德育的发展。学生浅显地学习书面知识,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自然得不到提高,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工作也不重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规划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缺失适应社会发展能力,阻碍了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
(二)教师对教材的利用不合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工具。经观察可发现,教师对教材的利用并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教科书中的知识进行拓展,学生只掌握了皮毛,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如何具体应用没有得到充分理解,阻碍了学生道德行为和法律意识的形成。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掌握教材主旨,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正确地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突破,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法不可违”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的类型,并结合相关案例,正确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一教学目标与重点,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辩论探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犯罪案例,并进行分析,也可以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让学生真正明确违法与犯罪的界限。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运用教材,但是不能将教学内容只限制在教材中,在对教材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创造性及能动性,全面运用教材中的栏目,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意义,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教师还要对案例进行优化,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增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元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新闻话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读出新闻背后潜藏的作者态度。组织学生进行课题讨论,辩证地看待日常新闻中“夹带的私货”,使学生了解网络信息的复杂特性,促使学生在面对网络问题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体现“法治”“自由”“平等”“公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通过学习“做守法的公民”,学生能按照法律要求,树立底线意识,积极预防违法犯罪,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靠法解决问题,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在大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候,仍然需要十分珍惜自由的价值和精神。通过学习“尊重自由平等”,学生认识到,自由是珍贵的,同时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是相对的,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自由都是在法律之内的自由。因此,在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实现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平等是社会主义本质性特征。从现代意义来说,平等意味着享有同等生存权利,得到同样人格尊重,拥有同等发展机会,共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学习“尊重自由平等”,学生认识到,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的承担义务,不得享有特权;将法律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对待他人;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应据理力争,不能听之任之,依法维权。公道在心、不偏不倚,公正即公平和正义。它要求政治、法律上的公平公正,任何阶级和集团都不能享有特权。每个社会成员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品行。通过学习“维护公平正义”,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规划自身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时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从而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建设我国美好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学生和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72-173.
[2]林丽华.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考试周刊,2018,34(16):133.
[3]张洪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祖国,2017(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