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容
摘 要:资深教师刘艳萍曾指出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两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感受到师生沟通的积极能量是如何正面影响一个孩子和老师的成长与蜕变。对于问题学生,比起权威镇压,正面管教策略会更有奇效; 比起重复地否定一个学生的错误行为,有时带有正能量的肯定和耐心真诚的鼓励,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帮助他们改变观念,重塑自我。师生沟通要学会顺着毛摸,才能把毛理顺,梳齐,抛亮。
关键词:教育;师生沟通;正面管教;信任
传统观念中,师生的沟通,尤其是对差生,比较偏向于命令型教训型,老师始终站在道德高地上俯视学生,予以指导。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的固化,也会让这种教导效果事倍功半。对待纪律性秩序性不强的学生,班主任若是不能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越是施以强压,越是咄咄逼人,反而效果不容乐观。
在我五年级接手这个新班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班里有这么个“刺头”陈某,完全忽视班级纪律和常规,行为习惯和卫生观念也不好,其他同学也嗤之以鼻,不愿与他们过多交往,以前老师也会习惯把他们放在后面选择性忽视,成了班里的边缘人物。听说原来的老班主任很是厉害,尚且能把他和班里另一个“刺头”李某压住。对我一个新来乍到的班主任,他们既是有一丝期待改变,也有一丝肆无忌惮。刚开始我听取了老班主任的建议对他们日常犯错的行为严加管教并适当惩罚,甚至为了杀鸡儆猴,当众发火严厉批评他们。
前两周尚有收效,但后面弊端渐现,我愈加感受到这种训导是吃力不讨好的,反而得到一些我意想不到的相反的结果。比如陈某做错事被其他同学看到了,但又很怕被我知道会被批评,结果居然用钱来贿赂其他同学,就是他口中所谓的封口费,难怪他平时也总是躲着我走,就怕我抓到他办公室去喝茶,但我清楚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师生关系。我开始反思是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孩子心理状态不够了解,怀疑自己的“黑臉”战术哪里出了问题。
在我眼里,陈某是脑子很灵活又适应性很强的孩子,但有时候感觉他会钻牛角尖,情绪也很容易激动,很容易失控。以前五年级的时候他总是乐呵呵,无忧无虑的,现在有时感觉他很快乐,但有时候感觉他很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毕竟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性格养成的时候,我开始有意无意得找他拉家常套近乎,尝试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看得出他很矛盾也很挣扎,他一方面又承认自己做错,但一方面又不想被任何人说。一旦被哪个同学说了,他就会觉得是这个同学针对他或者是不喜欢他,最后就会变成一句很情绪化的 “大家都不喜欢我,一切都是我的错”这样的赌气话语,以前他总是对自己的违纪行为满不在乎的样子,但现在感觉他上了六年级之后,越来越不自信了,越来越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变得很敏感脆弱情绪化,似乎是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发泄出来了,让我意识到这孩子急需别人给予他正面认可的精神能量,犯错本身并不能让人灰心无助,但对犯错的消极看法才是其根源。在接下来的几次谈话中我一直给他灌输一个积极观念,告诉他“你的聪明和优秀是摆在那里的,如果你那些行为习惯改好的话,大家一样也会很喜欢你,很崇拜你的”。他虽然嘴上嘟囔着“大家都不信我能改变”,但其实却在偷偷改变自己的坏毛病,比如偶尔会整理抽屉和书包,擦洗书桌,捡起地上的垃圾。哪怕有一点细微进步,我都会在班里大肆表扬,努力扭转他在众人眼里“小邋遢”的形象。在我看来,他需要重建自信和周围环境的心理认同和连接感,我必须帮他!比起重复地否定一个学生的错误行为,有时带有正能量的肯定和适当的“彩虹屁”会收到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而久之,虽我们课上课下的互动和交流变多,他对我的信任感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开始主动的到办公室跟我聊最近的心事以及烦恼,有一天,他忽然跑到我面前,歪着头傻笑着跟我说:“陈老师,为什么你以前这么凶,现在变得这么温柔了?”印象中的那个不可一世,藐视纪律的孩子如今变成了一个喜欢逗乐和分享自己的小话唠,他的课堂纪律,虽然仍然没有达到要求,偶尔还是会制造噪音嘟嘟囔囔,但总体进步明显,周边的同学也对它的认可度提高,最重要的是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他渐渐的找回了自己的自信以及和这个班级的连接和归属,我开始尝到了正面管教的甜头,也知道该严厉的同时也要顺着毛摸,让孩子由衷地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管教只是方式。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自己人”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使学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这是教育的第一步。
教育不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缓慢过程。作为新手上路的班主任,更应该抛开传统观念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沟通的渠道,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平等更接地气,才能更有效。相信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能够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学生心理建设的引导者,如何能够不惩罚不娇纵,温柔而坚定地激发孩子们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看到更好的自己,是我从教以来从未停下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学中的心理效应[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86-87.
[2]朱江华.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艺术[J].江西:江西教育·综合版2008:23-24.
[3]贾善文.用“爱”管理,用“心”沟通——谈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班级管理新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