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李均
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与体育教学落地的主战场是体育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接下来作者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
中学体育课具有独特的教学地位,它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放松身心,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在现代教育改革中,体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运动课堂的高效构建。
1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课堂现状分析
1.1忽视体育学科教学重要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学校对体育这一学科并不重视,总认为它只是让学生进行休闲娱乐的科目,甚至还时常被其他科目所占用。因此,体育学科不能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功能,从而影响了体育课堂效率的构建。
1.2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低
在实际教育中,大多数体育生只是把体育课当作了消遣娱乐的时间,只关心自己喜欢的运动,而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漠不关心。老师在教授体育技术时,有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缺乏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对体育课不在心。这些都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对策
2.1举办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是一门在课堂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的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先创优、自尊心强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以便更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游戏内容应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
举例来说,在中长跑教学中,如果老师按照按部就班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于是老师就设计了一种游戏,把动作要领和技巧融入到游戏中去,老师在地面上画出一条“S”的路线,让学生围着“S”的路线进行追逐奔跑,被追上的同学就要受到惩罚,比如给同学们唱歌、跳舞、说相声、讲笑话等等,在游戏规则的约束下,同学们自然会努力向前跑,参加跑步练习。
2.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老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激发优秀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相互包容,学会相互尊重,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例如在进行“接力跑”这项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根据“接力跑”的合作特点,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教学方法,将具有相同个性、兴趣爱好和体能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别,即同质分组,所形成的小组是等级小组;反之则是异质分组,所形成的小组是混合小组。老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包容并尊重组员的能力差异,组员在接力跑时,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传棒速度,还要考虑组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另外,教师还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彼此的身体特征来确定站位,以及接棒队员如何根据接棒队员的速度特征来确定自己的开始时间和速度。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了解“接力跑”不只是简单的四人组合,还需细致分工,密切配合,使学生真正学会“合作”学习,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在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科学利用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体育文化与精神
体育运动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时,应将体育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坚韧的人格,从而使学生从體育运动技能到体育运动素质的形成都符合体育运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要求。
比如,在开展耐力跑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坚韧的性格。初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对“耐力跑”往往抱有“害怕”“紧张”的心理,当学生跑到一半距离时,由于体力消耗,往往会产生“放弃”的想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任由学生长时间地学习,不仅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耐力跑”教学时,当学生跑到一半有了放弃的想法时,老师要及时跑到跑道上,给学生以言语上的鼓励,激励学生跑完全程。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跑道上陪着学生跑完全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耐力,在完成“耐力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坚毅品质。可见,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进行体育知识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锤炼学生的品格,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要求。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素质,使学生内化体育精神,真正把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