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华
摘要: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其展现的强大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优化了工作成果。在教育行业中,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资源丰富、互动性较强等特征,赢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本文以教育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设备为代表,围绕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活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有效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412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经常呈现出教師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传递各种知识,而学生则坐在讲台之下低头不语的现象。针对此师生互动性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弱、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多媒体教学可一一攻破,不仅能带给学生新颖有趣的学习体验,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力、鉴赏力、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理解
初中语文教材在经过不断更新之后,其收录文章种类越来越全面,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也多种多样。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但是在面对陌生的情感表达时,依旧会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或无法与作者形成共情与共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视频形式展示文章内容,为学生还原作者创作背景,以特定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涵。此外,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的优势,教师可将符合该文章的情感表达的音乐进行播放,以此烘托课堂氛围,以更强烈的情境体验,使学生的情绪能够产生更好的共鸣,进而提高语文理解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邓稼先》时,文章中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这部分内容,以1898年为例,讲述了中国所遭受的种种苦恼,被国外列强所占据的土地等。初中生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自身并未经历过“苦难”时代,因此其所产生的共鸣感较差,这也导致学生在了解“邓稼先”的事迹时,并不能产生强烈的国家强大,“站起来”的感受。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百年之前,中国所经受的种种遭遇,感受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屈辱,从而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共鸣,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情到浓处,也会主动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得课堂不仅有多媒体的声音,也充斥着学生的倾诉声。
二、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回顾以往,初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互动方式为问答互动,通常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虽然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但教师在互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提问或提示进行思考与表达,因此传统问答互动具有片面性。而多媒体设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打破教师在互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师生之间形成平等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在师生对话中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社戏》的时候,以多媒体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多种社戏中的场面,并在每个场面中都标注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回答。实现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再比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场景,然后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找出场景中的错误现象,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
三、趣味练习,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的重要路径。对初中生而言,语文知识的巩固尤为重要,否则学生在课下很容易出现懈怠心理,从而导致新知识石沉大海。为此,教师可以提前在语文课件中设计互动性、趣味性较强的语文练习题,引导学生一同进行知识实践与巩固,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下,完成知识巩固,还能够让语文课堂富有活力,提高学生对下一节语文课的期待值。
例如,教师在教学《鱼我所欲也》时,在讲解完本节课相关字词的解释后,教师在课件中为学生设计了具有趣味化的练习题,如“小老鼠上灯台”,灯台上显示需要解释的字词,老鼠在灯台下等待,一旦学生开始回答问题,那么老鼠会在五秒时间内爬上灯台,倘若老鼠爬上灯台之后,学生依旧没有正确回答,那么该学生挑战失败。这种练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带来刺激感,使学生的思维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运转,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综上所述,多媒体设备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强有力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工具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多样的语文知识,将静态文字转变为动态画面,带给学生有效的学习体验,还要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外知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清晰的阅读文本,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最后教师要关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同时在教学中也应不断总结与反思,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找到解决消极影响的办法,为学生带来更有利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何黎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57-158.
[2]鲁艳红.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07):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