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探索

2021-09-10 07:22:44王彦德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5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教学

王彦德

摘要:本文从初中地理学科角度出发,浅谈了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些探索。将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点介绍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些浅显方式与手段,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养成关心和保护环境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地理;渗透环境教育;探索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003

总书记指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更加引起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而我们的教育教学如果不注重对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那么地理教学将失去它的本质意义。

地理課标明确指出:“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总结审视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这些都给地理学科以及地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环境知识的教育?我将从以下角度作浅谈探索。

仔细研究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各章节中都突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环境观念,促使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中的环保知识点,深挖其中的环境问题与现象。如:大气污染状况增加、不断扩大的酸雨范围、紧缺的淡水资源、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展、森林资源严重破坏、野生动植物快速减少、损坏的臭氧层和全球温室效应增大等危害,引起全球的环境快速变差,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由此我们应从生活实践出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促进对学生的环境知识教育。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气候”这节内容,运用课件、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播放沙尘暴的相关知识后,可以提出警告说:“‘假如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消失了,那么北京和天津也就不存在了!’对于这种严重性问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教师抓住这一关键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其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稀少、干旱少雨与气候干燥等造成的,而且给我们的工农业发展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与影响,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大部分干旱少雨多沙尘暴,解决的预防措施是农、林、牧相结合,种植一些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建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使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另外还可给学生提供关于“温室效应”资料,学生结合实际思考为什么产生温室效应?对人类现在及将来有多大影响?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由此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深刻意识,就会有一定实际行动,教育目的就会达到。

二、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材四本书中,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很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假如我们在教学中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解,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思考,也不会有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共鸣。这时我们改变方式和手段,充分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就会比较形象直观,学生有注意力,会主动思考加深印象,有了主动性就有浓厚的兴趣,就有高度的思维活跃性,在课堂上热情交流主动探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比如:“中国的海洋资源”,我播放海洋被污染的录像片段,引起他们心灵的震撼。然后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海洋环境被污染有哪些原因和表现,启迪学生应该怎做才能保护环境?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不乱丢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对废纸进行积极回收,不踩踏攀折花草树木,每年亲自栽几棵小树苗,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和自己一起行动等。又如播放曾经的“千湖之省”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两部短片,观看时通过对比,思考分析环境的好与坏所带来的两种不同影响,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将环保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目的。

三、利用漫画和相关事件,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知道漫画大胆夸张,寓意深刻,画面诙谐幽默,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漫画这种形式进行教育,可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能够并肩发展。如:巴西热带雨林危机,利用“热带雨林滥砍滥伐”漫画,引导学生分析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由于经济落后、垦种面积小及保护不当等原因,导致雨林面积正快速减少,严重影响动植物生存环境,影响世界气候变化,水土流失、旱灾、荒漠沙漠化等环境问题严重。而且我们意识到人类获取资源越多,资源的耗费越大,导致地球负担过重,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更严重,反过来又对人类自身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将相关事件和问题渗入课堂教学中,那么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学生的头脑中会进一步增强。比如:北京天津等地区每年春季爆发的沙尘、一些国家地区发生的野生动物之灾等事件,都存在共同点那就是环境被破坏污染,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又如我国曾经发生的非典疫情,及现在全球正在发生的新型管状病毒肺炎疫情,此疫情与生态环境的变差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些事例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思考分析去判断,了解环境演变过程与解决对策,记住其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是相互协调和谐共同发展的理念。

四、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任何意识与知识都要在实践活动中去检验充实,环境意识的形成也不例外。所以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既要依赖于课堂,更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堂之外与生活中获取资料、思考问题、提出方案,在实践中应用和检验。可以以每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全校性的师生集会上宣传环境知识,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多媒体电视、网络、开展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比赛活动加强宣传,让每位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同时我们每个班还可以设置多个垃圾回收桶,将垃圾分类回收,做到废品再次利用。如果有条件确保安全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单位参观,实地了解排污物的处理过程,让学生明白废物、废气、废水的相关处理办法,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深化环境知识的理论学习。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调动他们动脑动手能力,如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对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活动中获取真实资料数据,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写出环境状态调查报告,总结出环境好坏相关结论,让他们在亲身实践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初中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尤其农村学校环境教育是薄弱点,作为农村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深刻体会。而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利用好学科优势和课堂教学主阵地,不断思考挖掘有效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环保知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相信他们能够成为新时代的环保主义者,成长为绿色生活的倡议者,为实现处处“山更青,水更绿”的美丽环境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龙光华;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探索[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李翠珍;;地理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年11期

([3])撖子年;;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J];考试(教研版);2009年09期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环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