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学生品格,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承担的责任

2021-09-10 02:42郑文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语文教育

郑文芳

摘要:初中语文学科,除了其鲜明的文学性外,还有着丰富的思想性和鲜活的社会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一方面要能给学生带来基本的语言知识,一方面还必须承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任务。在当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尤其要求语文教师将学生人格人品塑造重视起来。本文以此切入,以初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品格做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阶段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空间尤其需要健康的滋养和正确的引导。培养和塑造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下教育承担的基本任务。

学校学科教育,除政治学科之外,语文学科以其独特的内容和情感,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就存在着内涵丰富的德育知识,通过有效的策略可以实现课堂当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深化了德育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份责任。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培养学生能够应付各种考试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等,以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初中语文作为重要学科,里面蕴含大量的教育元素,教师借助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活动等,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一、阅读着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塑造学生品格

厘清课文的时代背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写作意图,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学生能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更够有效的接收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等表现的主题比较深刻的作品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就浪费了丰富的时代背景资源,教师应该系统介绍封建科举制度进而介绍相关的封建文化,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含义: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批判封建文化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再如讲解《最后一课》时,就要务必讲清普法战争的背景,进而让学生将学习法语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将文章主题教学升华为对学生爱国情怀的拓展和延伸。

赏析课文关键词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文中,构成课文的关键词句就是课文的精华所在,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着重体现。语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也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元素,教师作为教材研究者,就需要通过仔细研究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时,文中关于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句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努力的样子”,不管是“攀”和“缩”的描写,还是整句话的描写,都表现出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辛苦,尽管辛苦,尽管如果是“我”去买橘子会轻松许多,父亲还是坚持要自己亲自去为“我”买橘子,这些有关父亲动作描写的关键词句,深刻的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尽管已经年迈肥胖的父親,仍然对孩子拥有深沉、浓厚的关爱。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句,分析词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之爱,激发心灵深处对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孝顺的品德。

归纳课文主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几乎在讲解每一篇课文时,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文章表达的主体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客观来说,归纳课文主题思想的过程就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文比较丰富,作者表达的主体思想也比较多,父母之爱,爱国主义,责任担当,做人修养礼貌……通过不同的课文学习,分析不同的课文主题思想,学生能够领悟到不同的思想情感,学习到更多美好的品德。

二、写作延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品格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传递正确思想。学生作文写作能否成功,常取决于学生是否正确审题,而审题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正确理解作文,是需要学生理解“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而这一切都涵盖一个“怎么做人”的问题——这就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问题。作文审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观照“世界”和“生活”,对“真善美”和“假恶丑”有正确的辨识,让学生明白具备美好思想品德会被他人歌颂,引导学生理解作文题意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认知做有良好品德的人的过程。

引导恰当写作选材,渗透思想教育。在作文教学中,为实现品德教育目的,教师可在作文选材教学中多下功夫,可设置与思想道德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如设置“发现生活美”的题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美好的事物和人,然后让学生记录下来。通过审阅学生的作文,教师能够更好的体会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更好的明白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借此更好的实施德育教育,学生也能够通过寻找生活中关于“美”的材料,领悟到更多道理,明白更多美好品格。

三、重视实践:在初中语文课外活动中塑造学生品格

课外实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组成部分,是学生深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通过组织合理的课外活动予以强化。如组织名著阅读交流,在学习《枣核》后,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和彭邦祯的《月之故乡》,再开展读后心得交流,让学生谈谈对这两首诗——它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与《枣核》有何异曲同工之妙?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后,可带学生去感受和亲近自然,帮助环卫工人捡垃圾,使学生明白环保对生活的重要……通过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书育人”,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予以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了这个正确的认知,接下来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教学活动。而阅读教学、写作指导和课外延伸活动,是必须抓好的重要阵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国育人,做一个紧跟时代的合格而幸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黄福裕.以语育人,以文化人——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实践路径[J].考试周刊,2019(53);

[2]张义幸.浅谈《三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价值[J].中学教学参考,2019(10)。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初中语文教育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选择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