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摘 要】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改革让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作了具体探讨,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27
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夯实学生基础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一直深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不仅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更对学生展开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深远,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板块更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对阅读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展现其育人效果。
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具体的分析。小学生有着初级形象的思维,对外界事物往往会产生直观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又比较活跃,性格活泼好动,如果长时间让学生端坐于课堂,一直听教师作理论讲解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不仅难以让学生保持长久而集中的注意力,更容易打击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形成刻板的印象,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而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尝试,在已应用的教学实践中其取得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以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展开相关教学工作将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例如,在讲“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在授课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有关秋天的景象,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展开谈话互动,“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里,秋天应该是怎样的呢?你能否选出一个你认为最符合秋天特征的事物呢?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邀请学生回答。当学生给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客观的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表现,然后导出课文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到课文探究中。
二、营造阅读氛围,促进阅读理解
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确保小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有效进展的重要基础,愉悦、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能够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对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展现自身的能动作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烘托愉快的阅读氛围,进而达成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教师需要明白,好的阅读环境并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安静,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将自己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并且能够积极和教师、和其他学生展开互动,让学习效益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例如,在讲古诗《暮江吟》时,为让学生对诗文中所描写的景象建立形象的认知,教师同样可以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制作出符合课文内容的动态情境,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学生可以在生动的情境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师还可以结合诵读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活跃氛围,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诗文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展开诵读活动,先让学生自行诵读练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展示、对比,然后邀请学生主动展示或小组推荐,使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朗诵,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为其播放背景音乐,最后对学生的诵读成果进行评比,由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和评价,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并且在实践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趣味。
三、加强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时期,在未来学生还要面临更加复杂、更有难度的语文知识,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拓展、积累,在语文学习前进的道路上夯实自身基础,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游刃有余。当前的社会更加强调个体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人,才会更好地適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未来社会的要求,可以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那么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就要从小抓起。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课内外教学的结合,既要让学生牢牢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也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开辟更多的课外阅读渠道,使学生将学习视野延伸至课外,了解更多课文中没有涉及的语文知识,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语文学习更加全面的认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养成,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非凡。例如,当教师讲到“自相矛盾”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说一说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了解程度,有的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些成语和寓言的名称,但是不知道其具体的内容和出处,通过教师的提点,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相关内容并做具体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拓展便可以实现。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推荐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读物,让学生可以有比较明确的阅读方向。
四、注重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大重要板块,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会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割开来,进行独立的授课,导致学生无法将二者有机结合,难以实现以阅读推进写作,以写作强化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既拖沓了课时,又难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示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达成展开教学,语文教师就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这一要求贯彻落实。比如在讲到语文课文中一些用到比喻、拟人等表达技巧的句子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对该句进行揣摩和分析,体会表达技巧运用的精妙之处在哪里,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模仿造句。很多课文中还有一些留白的地方,这也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另外,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要适时为学生布置一些写作任务,比如让学生摘抄课外读物中的经典句子,或者写下学生的读后感和心得,也可以鼓励学生以记日记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将读写结合始终贯穿于教学全程,最终,也会养成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文章从创设阅读情境、营造阅读氛围、加强课外阅读、注重读写结合四方面进行了探讨。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要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完善,探索有用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