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宏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理念的浓缩,更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精神文化因子,其旺盛的生命力,更是夯实党员思想根基,固本溯源的重要文化载体。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从中涵养修身之法,加强自身品德教育,学会反思,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进行融会贯通,有所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党建作风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推进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党建工作;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
一、前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出了世界性的特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优良品质,在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灿烂的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儒家学派的精华思想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所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风靡、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汉语学习等等,这极大地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性特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发展性体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对各种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征不断融合创新发展。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为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又要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两者共有创新发展性以及都有创新发展的需求,这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了可能。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但卻能够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不断发展,从最初人们认为的“幽灵”到最后成为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主要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容上的相通性。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性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增加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任务,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因子。在思想建设领域,党中央要求要加强党员干部的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问题,必然要引到二者融合的可能性上来,只有解决了可能性的问题,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才不算一厢情愿和痴人说梦。这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各自的理论内容、精神特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找出两者的共通之处,为两者的融合奠定理论上的可能性。纵观世界历史,在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前,文化仍然是民族的而不是世界的,即民族性是文化的主要特征。尽管像孔子、黑格尔等这样的大思想家,他们在本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思想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各地,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们的思想主张和影响范围并未超出本民族的范围,并未改变其文化上的民族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走出西方,被专家学者翻译不同的版本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传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外来的理论进行诠释,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先进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才使得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成功,这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特点。
三、党员干部向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路径
不忘初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做人的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更为为官之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确保长期处于指导地位,就必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实现其现代化转型,就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指导其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利于实现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次,有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比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爱国思想等等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最后有利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容易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秉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党风建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首先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是两种精华文化的融合,必定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党员干部信念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久远,不仅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时代的变化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否则,不仅无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甚至还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需要积极改变传统文化中消极的过时的内容,增添时代所需要的积极内容,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持续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借助于科学的理论,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马克思主义。
端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态度,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复合文化,其不是单一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也不是单一的革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而是几种文化的复合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复合性特点既是其优势所在,又是其独特之处。这个独特之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标志。
四、结束语
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号召,从思想上、实践上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精髓,端正学习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