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朱道权
〔摘要〕“红船精神”是文化自信的新源活水,弘扬“红船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在充分认识“红船精神”与文化自信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弘扬“红船精神”在文化引领中的先进旋律,确立“红船精神”在文化竞争中的价值优势,强化“红船精神”在文化交锋中的核心主导。
〔关键词〕红船精神;文化自信;中国故事;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3-0011-04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首次提出并阐述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我们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日益开放交融的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内容与重要场域,“红船精神”愈加显示出其时代价值。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新时代,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光荣走进梦想,就要充分释放“红船精神”中信念与真理的力量、奋斗与实践的动能,以其“精神传承、思想升华”的伟力打造文化自信硬核。
一、“红船精神”与文化自信的逻辑关联
“红船精神”传承于传统文化,砥砺于革命文化,弘扬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新源活水,弘扬“红船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一)“红船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船精神”的源泉,“红船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基因,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厚重积淀中,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盛极唐宋的诗词歌赋;从催生奇迹的四大发明,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万里长城;从变革求新的“胡服骑射”,到富国强兵的“商鞅变法”,都赋予了“红船精神”改革创新的思想底蕴,“红船精神”中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记忆中,无论是献身理想的“夸父追日”,还是志比天高的“精卫填海”;无论是奋斗不息的“愚公移山”,还是决然勇毅的“破釜沉舟”,都赋予了“红船精神”奋发进取的思想内涵,“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对“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精神的坚持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历程中,有神农“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牺牲,亦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有苏武“杖汉节牧羊”的忠贞,亦有岳飞“精忠报国”的壮烈,充盈了“红船精神”忠诚奉献的思想血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优秀思想的吸纳与升华。“红船精神”既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升华与超越。
(二)“红船精神”是革命文化的源头活水
中国共产党从红船扬帆起航,带领人民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苦难辉煌历程,也是不断形成伟大革命精神的历程。“红船精神”点燃了中国革命燎原的星星之火,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战风险、斗顽敌,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也形成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再到“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船精神”贯穿于革命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并且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时间空间上看,“红船精神”标注着革命精神谱系的历史起点,是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的初始源头;从思想内涵上看,“红船精神”奠定了革命精神谱系的价值基础,此后迭生出的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延续了“红船精神”的政治灵魂;从地位作用上看,“红船精神”引领着革命精神谱系的先进方向,内化为共产党人的行动自觉和精神力量。
(三)“红船精神”奠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基础
“红船精神”是与中国共产党相伴相生的,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把核心价值追求建立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基础上。“红船精神”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延续升华了“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首先,“红船精神”蕴含指导思想的核心引领,具有先进文化的价值属性。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产生形成的先进文化,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根本的标志。而在红船上,中国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红船精神”具有先进文化的价值属性。其次,“红船精神”代表前进方向的组织引领,是先进文化的价值品格。我们党成立于红船之时,虽然只有58名党员,但他们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开天辟地、不屈不挠、牺牲奉献,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最具活力的中坚力量。“红船精神”昭示了新时代前进方向,党员干部必须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首创精神,永远保持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再次,“红船精神”体现奋斗宗旨的实践引领,是先进文化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红船精神”激励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从“一块苦、一块干”到“为了谁、依靠谁”,从“最大的政治”到“最大的危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始终定向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弘扬“红船精神”在文化引领中的先进旋律
红船是党的根脉,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世界目光聚焦中国之际,需要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尊崇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是“红船精神”的思想营养和价值传承。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锻造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引领、行为规范。坚持“中为洋用、交流互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
(二)讲好首创、奋斗、奉献的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党从几十人发展到9000多万,从烟雨小船到巍巍巨轮,在近百年风雨征程中由小到大、由弱向强,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当今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却“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探寻发展密码的样板,“中国故事”也成为一部具有“红船精神”内核的生动教科书。“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要大力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首创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治国理政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奋斗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奇迹的改革发展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奉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追梦圆梦故事,让世界了解“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奋斗的初心和不变的底色。
(三)传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展现了“红船精神”的思想特质和文化精神,它是一种首创的理念,倡导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全球价值观;它是一种奋斗成果,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它是一种奉献情怀,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有文化繁荣和共同进步。在世界舞台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要以“红船精神”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共产党人更深远的初心和使命,奉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准则,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积极寻找与世界各国的利益共鸣点和价值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
三、确立“红船精神”在文化竞争中的价值优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文化的价值优势,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具备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一)用“红船精神”砥砺初心,催生文化凝聚力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头,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是“红船精神”的拓展与升华。我们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建立常态机制,在于强化“红船精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根本价值导向,广泛凝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不断构筑世界瞩目和敬仰认同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文化竞争中彰显独特优势。“红船精神”代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船精神”的内涵一经释放,便会成为一种贯穿于改革发展和实践活动的支配力量。充分展现“红船精神”引领和能动作用,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然能形成精神文化的价值优势,在文化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主动。
(二)以“红船精神”勇立潮头,打造文化创新力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其实质是一种创新精神。把首创精神放诸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主动解放思想,倡导敢闯敢试,鼓励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以更大决心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大勁头啃硬骨头、涉险滩,创造勤于实践、勇于变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打造出更多反映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创造富有时代气息、对接世界品味、独具民族魅力的先进文化。
(三)靠“红船精神”抢占先机,构建文化传播力
当今信息社会,文化竞争是世界各国博弈无硝烟的战场,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就掌握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更需汲取“红船精神”的敢为人先、敢发先声的思想渗透力和文化传播力。无论是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无论是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传播中国革命的“火种”,还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点燃革命燎原的星星之火,都将先进的思想文化广为传播,产生了巨大的革命力量。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面向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构建国际化的中华文化传播网络;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制作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多语化的国际传播产品,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四、强化“红船精神”在文化交锋中的核心主导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将“红船精神”作为最为锐利的思想武器,用之能战,战之能胜,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明辨是非、敢于亮剑、善于发声,就能化解风险、战胜挑战、赢得未来。
(一)弘扬“红船精神”,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
“红船精神”就是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特征和文化属性。我们党建党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近年来,国内错误思潮沉渣泛起,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新舆论场,想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动权,就需要将“红船精神”转化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划清是非界限、斩断文化劣根、割除舆论杂草,使意识形态阵地真正做到姓“公”、姓“马”、姓“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二)弘扬“红船精神”,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我们党之所以能一路走来并一枝独秀,源于“红船精神”这面伟大旗帜的引领,这面旗帜既是引领先进、开辟未来的战斗宣言,也是“改造中国和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优势。及至今日,我们仍要高擎“红船精神”这面信仰之旗、革命之旗、战斗之旗,用首创、奋斗和奉献的红色元素打造时代的话语优势。要围绕话语主体的传播权、话语议题的设置权、话语载体的使用权优化机制、汇聚资源、抢占先机、增强实力,尽快缩小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我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真正转化为理论优势,把中国科学理论的道义优势转化为舆论引导的话语优势,努力掌控议程设置权和规则制定权,积极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弘扬“红船精神”,筑牢思想文化防线
党的“一大”纲领明确指出,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划出了我们建党时坚守自身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安全的底线。历史经验和教训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思想文化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党号召全党牢记“红船精神”所传承的初心和使命———以建党的初心文化洗心净魂,以红色的革命文化扬矛铸盾,以先进的精神文化袪毒除害。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攻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正确处理文化领域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正確处理文化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对外来文化借鉴与批判的关系,铸牢思想文化防线,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