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021-09-10 07:22张健彪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张健彪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研究进入系统研究阶段,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涵义、特征、生成、评价、意义等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一系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促进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建议,以促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研究继续走向深入。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3-0005-06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显著提升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力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中国之治”的巨大成效越来越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优势的认识走向深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把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之后,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研究进入系统研究阶段,成果渐趋丰富。对这些研究成就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促使相关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从而为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学术研究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涵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概念进行界定,对此,学界初步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涵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涵义,从词义上必须首先认识“优势”“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制度优势是制度优越性的外在显露,源于制度的本质属性。孟鑫认为,制度优势是指一种制度所具有的超出其他类别制度的某一方面的优越性〔1〕。熊启珍、瞿晓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集聚与释放能量的大小、辐射的范围广度、给予其社会成员的好处多少等问题〔2〕260。刘华军进一步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指社会主义中国所具有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最完整回答和科学诠释。与此同时,又是在对比中凸显出来的显著优势,即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相比,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相比,与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相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相比优势显著〔3〕。

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而呈现出的相对于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其他社会制度的比较性优势。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指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中,其他制度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包括新自由主义制度和民主社会主义制度等。对概念的界定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被学界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加以凝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知脉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内容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在话语表述上历经了从“优越性”到“优势”再到“显著优势”的主题词转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持续提升。2011年7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并用“五个有利于”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12年11月,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三个结合”的特点和优势。2014年9月,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用“四个能够”阐述了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具有“13个显著优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制度优势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体制机制优势、经济优势、社会优势和思想优势〔4〕。白钢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民主优势、凝聚优势、稳定优势、效率优势、保障优势〔5〕37-39。杨学龙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凝聚优势、效率优势、体制优势、稳定优势〔6〕189。马云志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普惠民生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民主与集中的内在统一性、领导核心的稳定性、发展的高效性〔7〕170-171。曹劲松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力量的实践优势体现在集中优势、互助优势、动员优势、认同优势和革新优势等方面〔8〕。胡洪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架构上包括本源性优势、运行性优势和保障性优势〔9〕。张明军、杨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以分为价值优势和组织执行优势〔10〕。秦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在保持国家政局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维护和实现人民主体地位,同世界发展的相互促进等方面〔11〕186。韩庆祥认为,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主要“优”在领导力量、价值导向、战略谋划、执行力、举国体制、组织体系、总基调、基本制度、民族团结、治国方略、党指挥枪等方面〔12〕5-185。这些观点,集中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点优势。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13个显著优势”简明概括为:党的领导优势、人民民主优势、依法治国优势、举国体制优势、民族政策优势、经济制度优势、文化制度优势、以人民为中心优势、改革创新优势、人才制度优势、军事制度优势、国家统一制度优势、外交政策优势。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除了“显著优势”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优势和非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也应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总体特征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3〕118。这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总体特征是“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结合。秦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体现、时代表达,既体现着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也体现着在坚持中国的创新发展,展现着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生机活力〔11〕186。朱海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由于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具备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优势,又在体现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性的守正创新中生发出新的多重优势”〔14〕。孙浩进认为,“制度优势是一种制度的比较优势、本土优势、后发优势,而非制度的绝对优势、模仿优势、先发优势”〔1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特征

肖贵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特点体现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等方面〔16〕。唐亚林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塑造了组织的先进性、战略的前瞻性、决策的科学性、治理的绩效性以及发展的和平性等五大基本特征〔17〕。张学龙认为,中国制度显著优势得以持续生成的深层密码是其蕴含着的人民性、历史性、科学性、整体性和革命性〔18〕。徐茂华、苗存龙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具有科学性、整体性、人民性、实践性、世界性〔19〕。王虎学认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性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20〕。包心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深蕴着党性与人民性、改革性与定型化、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21〕。张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党性与人民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22〕。朱海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制度的目標逻辑上坚持崇高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制度的理念逻辑上坚持人民性与公正性的统一,在制度的创设逻辑上坚持原则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在制度的变革逻辑上坚持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14〕。总体上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特征,学界皆认同总体特征是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统一,但在具体特征上看法不一,学术共识有待进一步形成。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成

《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23〕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础之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巩固和发展而逐渐显露出来的。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成的理论逻辑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的根本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先进性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想结晶。陈金龙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建设、国家治理的基本原理,为中国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是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理论支撑〔24〕。

另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制度文明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秦刚认为,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深厚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体现了对人类制度文明的传承〔11〕138。许先春认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其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滋养和思想文化底蕴〔25〕87-88。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成的历史逻辑

一方面,学界从制度史的视野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历史生成。刘勇、杨彬彬认为,中国制度以新中国成立为开端,经过数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艰辛探索,通过实现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再组织化,在艰辛探索中国道路中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又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发展和完善〔26〕。张艳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在模仿、借鉴和超越苏联制度中确立和发展。在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在根本性质和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体制模式等方面对苏联模式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27〕135-137。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是现代化的题中之义。现代化本身就是从传统制度向现代制度的跃进,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两种实现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比较而言,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具有优势,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杨金海认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逐步形成了与“苏联模式”相类似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又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也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弊端〔28〕。

(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成的实践逻辑

一方面,改革开放、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对于制度优势生成具有强力推动作用。白钢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更重要的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5〕9。曹劲松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西方和平演变图谋的斗争中巩固,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奋斗实践中完善,在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中发展,具有强大的制度生命力、创造力和推动力〔8〕。梁家峰认为,制度优势来自实践探索,实践成果彰显制度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优势。改革开放后,党在总结制度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既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巩固关系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制度,又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29〕。另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理论深层次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因为“更能满足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对制度的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30〕21。王传利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因违背社会化大生产逻辑的必然要求,因而包含着全部社会冲突的内在动力,根本不可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社会主义制度因为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消除资本逻辑造成的社会弊病,能够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31〕。

综上,关于理论逻辑,学界普遍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先进性,普遍指出了对中国传统制度文化和西方先进制度文明的汲取。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显著优势,是因为这套制度在理论逻辑上不是对传统制度的盲目因袭和对西方制度的盲目借鉴,也不是对经典作家制度设计的机械运用。已有研究成果对于传统制度文化的批判继承和西方制度文明的批判吸收认识不足,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制度理论创新的研究不够充分。关于历史逻辑,能从制度史的视角清晰描绘出制度优势生成的历史脉络,但对制度优势生成的深层历史动因研究不足。关于实践逻辑,能够从改革开放、社会革命、社会化大生产的唯物史观视角阐明制度优势因何而生成,但没有凸显出人民群众对于制度优势生成的主体性贡献,尤其是不同社会阶层的贡献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明。总体上讲,还需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评价

怎样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维度。在理论上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揭示,在实践上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优势的不断发挥和充分彰显。

如何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实践出发先后提出权威性的评价标准,并使这种认识不断走向成熟。1980年邓小平提出评价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三条标准”:“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32〕322-3231992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4〕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衡量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四条标准”:“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3〕1442011年胡锦涛提出“五个有利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35〕5272014年习近平提出对国家政治制度优劣进行科学评判的“八个能否”,即“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36〕2872019年10月,《决定》提出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七条标准”,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會安宁、国家统一。

学界关于如何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徐斌、赵秀芳认为,评价制度优势的标准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公正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法治化四个维度〔37〕。许先春强调了符合国情、有效管用、人民拥护三个标准〔25〕162-166。邝艳湘认为,一种好的制度必须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评价国家制度优劣有五个标准,即生产力标准、公正标准、民主标准、稳定标准和世界贡献标准〔38〕。总体上讲,学界普遍认同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劣的总体标准是实践标准和人民标准。这两条标准实际上是统一的,统一于人民群众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总体标准之下,学者们对于具体标准持有不同的观点。实际上,评价制度优势的标准不是统一和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展而发展,哪些是固定性评价标准、哪些是发展性评价标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意义

《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2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统一,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中国意义

何毅亭认为,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科学揭示了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的制度原因,有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制度自信,推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多方面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39〕16。徐红、代琼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飞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转变,巩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40〕。刘勇、杨彬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人们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前提、深化中国理论的重要资源、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保障〔26〕。王锁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关键依据,为总结发展成就提供了崭新路径,为创造更多发展奇迹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保持战略定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41〕。秦正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成就打造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清廉中国、活力中国〔4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世界意义

徐红、代琼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0〕。秦正为认为,“中国之治”本身的发展就是在为世界做贡献,同时许多制度、做法、经验也为世界所吸收和借鉴。面对许多世界难题、时代挑战,均能听到中国声音、中国回答,看到中国担当、中国贡献;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其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是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42〕。杨金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世界意义表现在,一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制度选择。二是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的发展证明,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三是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西方发达国家应该接受中国制度成功实践的现实,自觉破除“西方中心论”,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43〕。

〔参考文献〕

〔1〕孟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J〕.思想理论教育,2020(08):29-35.

〔2〕熊启珍,瞿晓琳.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刘化军.论科学把握“中国优势”的几个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20(06):8-14.

〔4〕李毅,李清华.制度自信的力量〔J〕.求是,2013(02):17-19.

〔5〕白钢.制度自信十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6〕杨学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馬云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曹劲松.中国制度力量的内在逻辑与实践优势〔J〕.南京社会科学,2020(11):9-15.

〔9〕胡洪彬.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探索,2020(06):19-31.

〔10〕张明军,杨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4-10.

〔11〕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

〔12〕韩庆祥.中国制度“优”在哪里〔M〕.南京: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

〔1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朱海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成的理论逻辑探析〔J〕.理论导刊,2020(02):48-52.

〔15〕孙浩进.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内生优势〔J〕.广东社会科学,2020(05):15-21.

〔16〕肖贵清.加强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49-55.

〔17〕唐亚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及成功之道〔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0-22.

〔18〕张学龙.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生成密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6):44-48.

〔19〕徐茂华,苗存龙.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五个维度〔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09):133-140.

〔20〕王虎学.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三个本质性维度〔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04):17-23.

〔21〕包心鉴.中国制度的内在逻辑和独特优势〔J〕.社会科学研究,2019(05):1-11.

〔22〕张瑜.解码“中国之治”:中国制度优势的四重辩证关系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20(04):73-78.

〔23〕文件起草组编著.《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4〕陈金龙.论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内在机理〔J〕.湖湘论坛,2020(03):5-12+2.

〔25〕许先春.中国之治的制度奥秘〔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0.

〔26〕杨勇,杨彬彬.理论、历史与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三维考察〔J〕.理论探讨,2020(02):40-45.

〔27〕张艳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8〕杨金海.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的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04):9-16.

〔29〕梁家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彰显优势〔N〕.经济日报,2020-10-22(11).

〔30〕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制度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

〔31〕王传利.社会化大生产的逻辑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7):56-66+160.

〔3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5〕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7〕徐斌,赵秀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评价尺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6(01):60-65.

〔38〕邝艳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及国际比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6):35-42+111.

〔39〕何毅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0〕徐红,代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与进一步发挥〔J〕.社会主义研究,2020(02):9-15.

〔41〕王锁明.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性〔EB/OL〕.http://www.wenming.cn/djw/djw2016sy/djw2 016djlt/201911/t20191119_5323701.shtml.

〔42〕秦正为.“中国之治”:历史形成、制度优势、重大意义〔J〕.大连干部学刊,2020(06):5-8.

〔43〕杨金海.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EB/OL〕.http://www.71.cn/2020/0219/1076341_4.shtml.

责任编辑郭丽娟

猜你喜欢
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认清制度优势 坚定制度自信
陕甘宁边区县政制度的设计理念
陕甘宁边区县政制度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