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压舱石”与“定盘星”

2021-09-10 07:22刘良军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刘良军

〔摘要〕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哪一方面振兴,都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多年的持续探索中,湖北省荆门市创造性地打造出“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压舱石”和“定盘星”。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不仅管用、可行、有效,而且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始终把政治建设置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打头、管总的位置;时刻不忘从党的百年壮阔历史中汲取勇毅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姓“党”、干部干事,给之以机会、舞台,推动干成事、办实事、做好事;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不断坚持、巩固和完善。

〔关键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压舱石;定盘星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3-0034-0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农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根基。然而,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顺其自然、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必须较之前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付出更加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唯有把党的建设牢牢抓在手中,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压舱石”和“定盤星”,才能圆满完成各项预期目标与既定任务,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党的十九大面向新时代,作出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以来,湖北省荆门市着力打造“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组织的全面领导,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组织者、引领者、力行者的有益探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鲜活的荆门智慧和荆门方案。

一、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必然性

回首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步伐的“第二次革命”之艰辛历程,我们不难得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改革大步向前,是由问题倒逼前进,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换言之,坚持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以解决前进路上一个又一个突出问题为抓手,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湖北省荆门市“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的打造,坚持了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既是问题面前的不得不为,又是力求解决问题的主动作为。

(一)推进乡村产业兴旺,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

毋庸置疑,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于选择、确定、扶持什么样的产业开展扶贫,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与倾向,只要能够带来即期收益、眼前利益,便不遗余力地做大做强,力求贫困群众能够及早越过贫困线,贫困乡村、贫困县市能够如期摘下贫困帽子。然而,踏上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一些产业遭遇发展瓶颈,如资本边际投资效益递减,能够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壮大的资源不足,有的甚至被迫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作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等等。因此,仅凭一味“跟着感觉走”“是可行孰不可行”,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基础上,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作出科学规划、精准安排。

(二)推进乡村生态宜居,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作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对于“美”的理解无疑是粗线条、浅层次的,其主要标准大抵在于舒适居住,而非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作终极目标追求,要求村民群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两相宜”“双映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显然,按照这个思维逻辑,仅仅依靠农村群众的感性作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必须由基层党组织出面,在宣传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打造示范、树立典范,才能让村民群众知所趋附、有所指望,实现人居舒适、生活便捷的同时,也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为美丽中国建设铺下厚实的乡村底色与底蕴〔1〕。

(三)推动乡风文明再上新台阶,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极大丰盈的同时,必然会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追求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多样化。然而,美好的愿望不会自行实现,事在人为、业在人创。换言之,只有在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下,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既放手让村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又加大法治的规范、保障力度,加强德治的劝勉、引导力度,才能营造乡风文明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尤其应该看到,乡风文明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软实力。对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守土有责、责无旁贷,应该、也必须主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藉由乡风文明实现村民群众安居乐业、广袤乡村安定有序、基层社会长治久安。

(四)推动乡村治理达到新水平,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亲力亲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在内的全面振兴。”〔2〕由此,一定程度上,乡村振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乡村的具体体现,要求的是坚持和完善乡村治理系列规章制度,日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然,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目标任务,也内在、本质、必然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只有始终着眼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持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新格局,才能稳中求进、稳步实现乡村社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概而言之,问题是时代的强音,抓住了主要问题与问题的主要方面,就能由解决问题入手推动事物继续向前发展。正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事关乡村全面振兴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各个方面,都肩负着“领头羊”“掌舵人”“主心骨”等至关重要的职责与功能,才决定了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性。

二、“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的缘起、内容与成效

所谓“红领章”先锋行,概而言之,就是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红色教育,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激励与约束,让农村党员、干部时刻不忘政治身份、政治本色、政治担当,永葆党员意识、党员观念、党性觉悟,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新战略任务中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身边的农村群众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着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

(一)“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的缘起

一方面,“红领章”标识从百年党史中走来,具有深刻历史意蕴与强烈现实意义,是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营养剂和清醒剂。史料记载,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有了具有鲜明身份标识的军服,其主要标志就是军帽上的红色五角星与灰色衣领上的红领章。尤其是红领章形似一面小小的旗帜,既明确标示这支队伍的本质属性、政治使命,更昭示其矢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无论何时何地,佩戴红领章的人只要看一看那纯洁纯粹纯正的红领章,就能深悟“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进而初心如磐、使命如炬,不畏困难、无惧牺牲,誓将革命进行到底。当前活跃在乡村振兴舞台中的农村党员干部,也应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以担当乡村全面振兴为己任,发挥“领头雁”“排头兵”的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应该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村看村、户比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干部。诚然,农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也理所当然成为主力军、实践者。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基层党组织与身边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作为、主动引领,那么农村群众要么作壁上观,要么无从着手。尤其对于那些无职、流动的农民党员而言,在他们有心投身乡村振兴,却面临无岗位、无任务、无责任的现实窘境,找不到引领发展的着力点。因此,党员姓党、干部干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将乡村党员干部组织发动起来,让他们成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自觉主动地与村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创造乡村幸福美好未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惟有农村基层党组织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才能让乡村全面振兴有主心骨,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总而言之,红色代表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信念,是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在色彩上的集中体现,红色政权是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共同打拼、不懈奋斗而来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湖北省荆门市着力打造“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就是希望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时刻不忘“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红色政權为什么是红色的”。党员干部要牢记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将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存身价值。可见,一枚“红领章”即是一名党员,党员必须永远心存“红领章”意识,葆有“红领章”情怀,彰显“红领章”责任与使命担当〔3〕。

(二)“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的主要内容与做法

首先,持之以恒地开展红色教育。通过红色教育,推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一颗红心永向党、一腔赤诚只为民”。一方面,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使党员干部深悟“党来自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切实将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持续增进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让党拥有长期执政的广泛且深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持续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全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内容实质,懂得如何结合本地乡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立足“红”字做文章,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

其次,在“领”字上落实落细落地。坚持在基层党组织的全面领导下,每一名乡村党员干部或发挥领导作用,或发挥带领作用,或发挥引领作用,实现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手头有任务。譬如,村党组织书记就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实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对于农村在职党员干部,采取“一对多”或“1+N”的方式,使之成为带领既定村民群众、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微观市场主体投身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领头羊”;对于流动党员,则要求他们成为致富能手、产业发展能人,进而引领身边农村群众走共同富裕富足之路。因此,突出党员干部“领”的作用,不仅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方面有要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分门别类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敢于“领”、主动“领”、心悦诚服地接受“领”,确保党组织领导全覆盖,党员干部活跃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与各环节。

最后,“章”者,规章制度也。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既然希望把“红领章”先锋行打造成为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靓丽品牌,那么以规章制度护航就成为必需和必然。譬如对于红色教育的组织开展,各村都有详实的制度规定。对于党员干部“领”的程序,“领”的成效进行评判、奖惩激励等,各村也都有细致入微的指导实施方案。尤其通过导入积分制管理办法,使党员干部“领”的实效一目了然,既有利于年终评先奖优,也为上级党组织、村民群众换届选举时投谁的票、不投谁的票提供了有力参考。追根溯源,建章立制并结合新情况新实践不断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根本目的就在于推动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建功立业新征程〔4〕。

(三)“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创建所取得的可喜成效

一是产业兴旺有声有色、稳步推进。一方面,在镇级党组织的前瞻考量、全盘谋划、规划先行、科学引导下,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村实际部署主导产业,确保选准、选定的主导产业,能够逐步发展壮大,源源不断为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先导作用,携手农村群众投身并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附属产业、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村群众的辛勤劳作功不唐捐。尤其是把党组织的领导体现到产业发展的各个链条之上,既使得产业发展不脱离规划轨道,又使农村群众深感乡村振兴有了“主心骨”,能够各尽其能、尽展其才,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拓展、供应链延伸、价值链提升。

二是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乡村建设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慎终如始、久久为功,更需要调动和激发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在“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的感召之下,黨员干部干在前方、走在前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使农村群众认识到乡村建设是在为自己打造幸福美好生活家园,从而“不待扬鞭自奋蹄”,变“要我建设乡村”为“我要建设乡村”。譬如,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群众,虽然不能抽身回乡,也愿意以资代劳,彰显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尤其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乡村方面,在党员干部的带领和引领下,让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观念日益厚植人心,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踊跃践行,成为日常生产生活的自觉遵从。

三是乡风文明建设全面铺开、深入开展。如荆门各地农村普遍成立由本村党员干部领头组建的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力提倡绿色殡葬、生态殡葬,逐步杜绝了这些领域出现的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又如,由村党组织出面,定期开展评选本村“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书香人家”等乡风文明建设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成为包括党员干部在内全体群众共同努力的方向和一致追求的目标。不仅如此,发展繁荣乡村文化,重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农村群众的思想理念、道德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发生改变,这也反映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党组织引领方向、擘画蓝图、组织实施的实际效果,反映出本村党员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良好形象影响人和塑造人的现实成效。而“红领章”先锋行的立意正在于此,有利于调动村民积极性,形成上下同心、左右同欲、齐头并进的乡风文明治理新局面。

四是乡村治理渐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实践证明,一个稀稀拉拉、松松垮垮的组织或集体、是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的。唯有立体有治、施治有序,始终坚持一盘棋统筹考虑、标本兼治,才能推动乡村治理的公平正义,才能有效解决基层社会矛盾,让村民群众既服气又满意。荆门市创建“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以来,工作重心之一就是着力建设平安乡村,实现人际和睦、社会和谐。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本村在职党员干部为议事长,老干部、老教师、乡贤、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村民代表等为议事成员的村民议事会蓬勃兴起,努力实现有事好商量、有事能商量、有事多商量,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而无论是邻里人际矛盾,还是宅基地纠纷,抑或相关权益的争取,都能让众人看得见公平正义,久而久之不仅矛盾纠纷冲突大为减少,也逐渐在农村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行为风尚〔5〕。

三、“红领章”先锋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启示

(一)始终把政治建设置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打头、管总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直接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6〕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正是忽视、漠视、淡化了政治建设,才导致其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得不突出。党组织和党员要打破地域界限,在政治建设方面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一体建设、共同推进。湖北省荆门市打造“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以来,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各个方面也逐步发生了改观,这说明只要抓住了政治建设这一党的根本性建设,就能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展现应有的政治责任担当,就能让农村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自己的政治身份,努力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政治的“明白人”〔7〕。

(二)时刻不忘从党的百年壮阔历史中汲取勇于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务必将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8〕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湖北省荆门市打造“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之所以行得通、真管用、有成效,正是由于从党的历史中受到了启发、汲取了智慧、获得了力量。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是红色理论与红色组织相结合的产物,红色基因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而荆门市在打造“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过程中,切实做到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一面红色的党旗高高飘扬,每一名党员必须时刻佩戴党徽,以“红色面貌”示人,其内蕴正在于勉励大家“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荆门市打造“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并非就农村党建谈党建,而是立足于党建与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相结合,做到以党建促进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过去佩戴“红领章”的人,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的革命前辈;今天“红领章”的代言人,同样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朴素道理、纯朴哲理,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造福群众、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毕生使命。荆门市创建“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以来,村民群众对本村党员干部赞不绝口、深表认同,就是最好的例证,说明党员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尽心竭力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军民团结如一人”,党群、干群拧成一股绳,进而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党员姓党、干部干事,推动干成事、办实事、做好事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乡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无职党员“被边缘化”,实际上并非他们不想作为、没有能力作为,而是他们无法作为、没有机会作为。荆门市创建“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以来,包括无职党员在内的所有农村党员干部都倍受鼓舞、倍感欢心。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应该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他们是在农林牧副渔行业,还是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乡村生产力,有利于村民群众共同富裕,就要大胆启用、勇于使用,确保党员姓“党”、干部干事的本色不变,把他们的先锋模范帶头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需要不断坚持、巩固和完善

实践中,一些地方也曾创下过名目繁多的党建引领品牌,然而有许多因缺乏可持续性而被人们所遗忘。而荆门市创建“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以来,却是将其视之为引领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基础性、持久性工程。一方面,在发挥现有乡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还注重从致富能人、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返乡创业者等本村村民中选拔政治合格者,或培养成为党员,或吸纳入村“两委”班子,确保“红领章”先锋行既结构合理,更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持续追加经费投入,坚决不让“红领章”先锋行势头减弱、品牌效应疲软,而是永葆党建引领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压舱石”和“定盘星”,持久性地发挥引领作用。

四、结语

回望百年党史,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展望民族复兴前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是根本问题、基础问题。完全可以说,没有“三农”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乡村全面振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视“三农”优先发展为战略性工程,充分体现出前瞻性思维、整体性谋划、全局性考量、长远性安排。另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内在、本质、必然地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换言之,党建引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正是从这一角度言,湖北省荆门市以打造“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为抓手,努力实现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走深走实,具有典型示范效应与可复制、可推广意义。同时,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要求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由此,要全面梳理前期“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短板与不足,坚持问题思维、问题导向,既有效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填洼地,又防止出现新的问题,使这一党建品牌更加成熟定型,为其他农村地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使乡村全面振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党员干部的率先作为、勇于担当下,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推动“三农”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同步发展,使现代化经得起历史、实践与人民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韩立明.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J〕.农业农村农民(下半月),2019(09):28-29.

〔2〕习近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N〕.人民日报,2018-07-06(01).

〔3〕邓显军,许洋.东宝区全域推行“红领章”先锋行系列活动〔N〕.荆门日报,2021-04-14(01).

〔4〕邓显军,许洋.大力推广马河镇“红领章”先锋行党建品牌〔N〕.荆门日报,2021-04-07(01).

〔5〕张玉琴,柯军.“红领章”基层党建品牌调研暨专家学者恳谈会举行〔EB/OL〕.http://www.jmnews.cn/news/20 21/04/310294.shtml.

〔6〕本报评论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N〕.人民日报,2019-02-28(01).

〔7〕王庭大.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N〕.人民日报,2018-07-27(07).

〔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01).

责任编辑燕斌斌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支部建在合作社 凝聚农户共致富
党建引领 社会协同